乾和帝是一个有追求的皇帝,他的追求不高,让大夏百姓吃饱穿暖都是终极梦想,剩下的就是守好这片家业,如果能把家业发扬光大就更好了,其他的都是小节而已,至于闺女做的这些事,算事吗?
于是在朝中大臣们的眼中,这就是乾和帝偏袒女儿偏袒的没边了,可惜,乾和帝愿意,而靖和公主做的事不管是从法理还是从其他方面,其实都和朝政或者说和皇族的方方面面无碍,他们本就没有任何立场去干涉,其实靖和公主也就是干出了不太符合世俗定义的皇族公主应该做的事,然后她出钱建的书院有有那么点破坏读书人固有认知的事,作为一个公主,连任何一件违法乱纪的事都没做过,也不曾草菅人命什么的 ,简直是人间君子也不过如此。
靖和公主养猪和她名下的书院破坏行业规则的事,就这么的被糊弄过去了,林宸连被训斥都没有,还带着一大堆的吃的用的回了她那个养猪的庄子里,乾和帝本来想给女儿的零花钱最终也没给出去,实际上,他看着女儿账面上的数字,都有点想拿过来用一点了,还好的是他还记得他闺女很豪橫的建个书院都花了大几十万的银子,这书院到现在也还没建成,见识过了闺女花钱的能力之后,对闺女剩下的银子,也只能遗憾的表示,闺女你省点花,老爹唯一能支援你的就是不让你饿着冻着,甚至公主府都给包圆了,表示坚决不让闺女花钱,还让负责建公主府的官员过来展示图纸,让林宸提意见,反正就是要建出一个女儿喜欢的公主府——整天住在养猪的庄子,这也实在是不好听,乾和帝很拒绝有人再来他这儿告黑状说他女儿不着家,与猪为伍什么的,虽然他没意见,但是不好听啊!
林宸对于父皇的意见表示充分听明白了,接下来没什么大事不会随处乱跑,也会定时回皇宫和父皇进行父母关系的联动。
父女两个都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之后,京城的官员们发现,什么也没改变,靖和公主依然沉迷于养猪之中,而乾和帝也依然对于自家女儿的行径充耳不闻。
他们唉声叹气,真诚的怀疑这皇家祖传的不靠谱,初代二代皇帝把朝政大权给了摄政王,到了这三代了,不封王不立储,对着公主可劲的宠,连皇家风度都不放在心上,真是有辱斯文啊!大夏出了个养猪公主,以后史书这么写,后人该如何看待他们这些本朝的大臣,他们的光辉形象可怎么挽救?
做官嘛,都抱着青史留名的心态,林宸很理解,但是她不希望他们把这种想法加到她的身上,华夏有自己自成一体的价值观体系,即使如此,也是过个一段时间就会变一变,就好像汉武帝刘彻的小名彘,搁大夏的这个时代,即使贫民百姓都不会给自家的孩子起个名叫猪,又比如秦时,衣着服饰以黑为贵,而现在却是明黄,什么事都不会一成不变,就如同易经一样,永远都处于变动之中。
林宸自己都不敢肯定在这种人上人的环境里,她能保持着现在的这种心态多长时间,还好的是,可能是两世为人的原因,到现在为止,她的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所以她不想沉迷在荣华富贵的环境里日复一日,她想办一些能办到的利国利民的事,到现在为止,她觉得可以先把猪肉的价格降一降当成目标,不管办的成还是办不成,先努力一把再说。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接下来就一切顺利,至少在养猪这个领域之中,不管是勋贵还是关于安全,他们都没有势力范围在其中,一来是看不上,二来,养猪也好,杀猪也罢,甚至就是专业的兽医,在他们看来都属于贱业,那些人连出现在他们面前,都要赶紧拿个帕子捂着口鼻,就更别说让这些人出现在面前了。
而林宸可以说大概率是养猪之人、屠户和兽医能接触到的地位最高的人了,可以说靖和公主要找养猪高手、杀猪高手和给猪看病的高手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整个汴梁这方面的人才都开始聚集,这种别致一格的名人效应出乎林宸的预料,她怎么都想不明白,这消息传到最后怎么就变成了找高手了。
无语至极之余,林宸也不能说她没找,也只能认了这个名声,还好她没白认这个名声,还真有那么些厉害的人才出现,经过验证之后,确定了这些人所言非虚之后,林宸看着这些人才就开始了各种试验,反正人多,那么就直接开始试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猪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个新鲜的养法,和养羊不一样,养羊有成熟的草原养羊,牛的话,因为养牛属于养金贵的劳动力替代者,甚至在人口可以买卖的时候,一头牛的价值要超过一个甚也不会的人,甚至在朝廷内部有专门的养牛的部门,早就已经有了成熟的规模养牛方法,而养猪,还真是少见。
对于猪,大部分时候都是一家有猪生了小猪之后,就会很快卖出去,一家有那么两头猪就已经很富有了,很少有人家会大批量的养,而这些养猪高手同样没有这个经验,林宸就让他们去各种试,反正她又不懂,她认为她的工作就是给出一个概念,让这些人去做,能达成目的就行,非专业人士就不去指挥专业人士了。
在一一确认了这些人之中没有滥竽充数的之后,她把这些人家里的猪都买了回来,然后开始正式聘用这些人,为了给这些人吃个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