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女生耽美>苏家屯的变迁续集> 第三十五章,, 曾经的小姨,往事如昨, 十六。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五章,, 曾经的小姨,往事如昨, 十六。(1 / 2)

佟姓人家是从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来到苏家屯的,村子里很少有人知道,但关于佟仓货过去的事情知道的人不算少。  佟仓货有一个小姨,说是姨,也只是比他大四五岁的样子。  1957年的时候,当时小姨17岁,初中刚毕业。那年,村子里从县城来了一个王姓的驻队干部,看样子文质彬彬的是个读过书的人。  时间长一点,村子里的人都知道这个王姓干部叫王子清,小时候读过不少的书,但因为出身不理想,婚姻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后来,在父母和亲戚们的包办下娶了一个不识字儿的农家闺女,多少年来也没有生育。  也可能是为了逃避这种不幸的婚姻,驻队工作中他自动报名到农村去参加活动,便被组织分到了小姨的村庄。  那时的小姨和另外一个同学被大队安排到队里协助王子清等人搞活动。  三下五去二,小姨便和王子清产生了感情,坠入了爱河而不能自拔。  当时小姨17岁,王子清已经28岁了。  消息一经传开,先是惊动了小姨的家人以及各路亲戚,他们个个口诛笔伐,赤膊上阵,誓死也要划清这个阶级界限,坚持反对小姨和王子清的这种不论不类,大逆不道的恋情。  当时,佟仓货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来到外婆家,在几个舅舅的陪同下来到大队部,他指着那个王子清的鼻子尖儿给他骂了个狗血喷头:  “王子清,  你王不清。  自己啥货看不清,  阶级界限划不清,  工作内容分不清。  胆敢这样再不清,  一定与你把账清。  ·······”。  然后又到小姨的面前,怒斥小姨是瞪着眼睛往火坑里头跳,其恶果要她自作自受。  临走,佟仓货对小姨宣布,若是不听劝告,不悬崖勒马,以后就没有这门儿亲戚。  这件事很快就被组织知道了,立刻,王子清被解除了驻队干部的职位,又被遣返回到了原单位,并且落了个“王不清”的绰号。  但是,无论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有多大都没有影响小姨和王子清的恋情往成熟的地方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王子清解除了自己那段不幸的婚姻,又过了一段时间,王子清和小姨便结为了夫妻。  王子清和小姨组成家庭的仪式很简单,只是男方的主要家人和亲戚参加了一个简单的饭局,小姨娘家碍于面子,连一个人都没有参加。  说是小姨私奔有点过分,但实际上与私奔是一个性质。  小姨和王子清组成家庭后,佟仓货也确实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的心中是鄙视王子清这样家庭出身的,再加上他一直要求进步,生怕小姨的社会关系耽误了自己的前程。所以,在他多次要求进步填写社会关系的履历表册上,他从来不让小姨的身份出现,实实在在的把小姨这个人从心底深处了删除了,把这门儿亲戚断交了。  但是,毕竟“十指连心”,小姨刚结婚那会儿和娘家不相往来,但时间不长父母便想小姨了,这个时候小姨也同样燃起了思念父母的烈焰。  小姨清晰记得父亲生日的时间,每年到了父亲生日的那一天,小姨就会回忆起父亲生日时,各路亲戚朋友到家里为父亲祝寿的情景,那个时候她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过去到父母的身边,和大家一起分享亲人们团聚的快乐。  终于有一年到了父亲生日的时候,小姨和王子清商量,到父亲生日那一天自己要回去,到娘家参加和亲人们团聚的活动。  王子清很支持小姨的想法,到了哪一天他也鼓足勇气和小姨一块儿来到了小姨的娘家。  父亲和母亲见到小姨和王子清也回到了家中,往日再多的怨恨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两个老人背过身子几次擦掉了从眼里流出的泪水。  众人们见到这一切也都和小姨夫妇打招呼,有几个长辈连忙让座让王子清坐下。  就在这个时候,佟仓货来了,他先是睥睨小姨和王子清一阵子,然后用食指指着王子清的鼻头又说:“王子清,  你王不清。  自己啥货看不清,  阶级界限划不清,  工作内容分不清。  胆敢这样再不清,  一定与你把账清。  ·······”。  说了一遍,当他又要说第二遍的时候,有几个远方亲戚立刻上前拦住了,并且告诉他说,王子清毕竟是他的长辈,又是客人,既然和小姨结了婚,两个人的日子也算过得恩爱,就没有必要再这样办人家的难堪了·······。  那时,小姨躲进屋子里一个劲儿的哭,王子清就坐在那个矮凳子上羞得把自己的脑袋深深地扎进裤裆里。  从此以后,每当父亲母亲过生日的时候,只是看见小姨,王子清便不敢再到场了。  后来,小姨生了一个孩子,那年父亲过生日小姨是抱着孩子来娘家的。  娘家在村子上也算是一个大家族,父亲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三,再加上父亲平常为人淳朴善良,凡是够得着来参加生日活动的亲戚朋友都会在那一天来到家里聚一聚,吃上一顿捞面条以示祝福。  那年,那天天气格外的晴朗暖和,人们来到小姨的家中相互寒暄问暖,一片祥和的气氛。带着孩子的妇女们自然聚集到一块儿,交流着自己带孩子的经验,以及孩子的年龄,习惯,聪明程度的等等。  这时,佟仓货来了,他走上前,好像是早就准备好了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一沓两毛钱的纸币,无论再远房亲戚家的孩子们每人都发了一张。  正月里到亲戚家见到小孩子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