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1 / 2)

“害——”听到景帝这好孙儿才活到四十八岁,刘邦一拍大腿,无限惋惜地骂道,“吃好喝好死得还早!这是什么毛病!乃公要是四十八就死了,还能有他们啥事!”再听到武帝的成就时,刘邦才舒了口气,“寿岁虽然不争气,好在留下了一个好孙儿。”

又想到天幕之前提到后人还给刘启娶了个“为国生子”的外号,刘邦又是一乐,摸了摸胡子心道,这为国生子指的只是刘彻这个好圣孙呢,还是还有别的子孙?乃公也不求多,多来两个刘彻这样的就够了!

刘恒看着天上病骨支离的中年皇帝强撑病体为儿子加冠的画面,心中一痛,虽然听天幕说过他们年岁不永,可亲眼看见还是让他生出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唉,这孩子,从小看着就挺健壮的,怎么就活了这点岁数……悲痛中忽然一顿,也不知自己活到这岁数没有……这窦氏也太长寿了吧……

远隔时空的父亲正在哀痛儿子和感叹命运,刘启却浑然不知,尽管被告知自己的死期,但他却挺乐观,还有心情安慰伤心的儿子,毕竟在他看来,既提前知道了寿岁,这便是机缘,退一万步说,即便自己不能多延寿几岁,但他却有时间更从容安排后事,确保大汉能按他的预期发展下去……

【“在汉武帝一生光辉的功绩对照下,很多人喜欢把窦太皇太后为首的保守派当作反派,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无可厚非,历史已经证明汉武帝刘彻拥有卓尔不群的远见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他一生之中所定下的国策几乎都是对汉族影响极其深远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窦太皇太后主张的保守线路就是完全错的。”

“在当时,窦太皇太后已经历经吕后、文帝、景帝三代君王统治时期,作为亲历者,她看到了黄老学说中主张的休养生息,让饱经战乱摧残的大汉慢慢安定和富裕起来,因此她在丈夫、儿子去世后,仍坚持黄老思想无可厚非,而她的老成谋国看似压制了刘彻的新政,但又何尝不是给少年皇帝一个学习和过渡的时期?更何况,在当时,对还没有遇到自己千里马的刘彻来说,并不是对匈奴实行反攻的最好时期。”

“而从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来看,窦太皇太后并非不支持对匈奴积极防御甚至适当反攻。”

“而后为削弱藩国对中央权威造成的威胁,窦太皇太后不顾偏私,以国家大局为重,废黜了济川王刘明,即便刘明是她已逝的、最偏爱的梁孝王刘武的儿子。”

“可见,她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将儿子留下的江山能完整的交到孙子手里,她只是害怕年轻桀骜的孙子一时鲁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何必要苛责一个旧时代的老人呢。”】

“母后真长寿呀!”刘启脑海里先冒出这个念头,后来听到他妈处置了刘明,倒有些意外了,心中说不清的滋味,最后长叹一声,转头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别怪你祖母,她心是好的。”

少年刘彻眨了眨眼,一本正经地说:“孩儿年轻,正该祖母老成谋国,指点孩儿,怎敢怪罪。”

而长大了的刘彻想到去世的祖母也是无限感概,虽然那段日子确实让他满腹怨念,但何尝不是为年轻的他保驾护航呢?

李显满眼羡慕,他愿意用他娘去换窦太后这样的娘,实在不行换吕后也行啊,至少吕后对儿子还挺好的。

【“再说回和亲,汉武帝登基早期,尚未真正亲政时,当时汉朝为了□□,确实再一次与匈奴和亲,毫无例外,这次和亲的女性应当也是身份低微的良家女子,并无任何记载。”

“但在这个时期,汉朝并非没有任何动作。”

“汉武帝登基第三年,他正值十九岁。”

“谁也不知道,在这一年,一个注定载入史册、并影响到后世的事件就那样风轻云淡地发生了。”

“谁也没有料到,就连当事人,可能都未曾预料,当时的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华夏,甚至影响了世界。”】

当事人刘彻:……

他回忆了一下他十九岁这年发生了什么,忽然福至心灵,如果说影响世界的话,那就只有那件事了吧?

恍然,这居然受到了后世如此盛誉吗?

【“没错,就是刚才提到的——张骞出使西域。”

“就在汉武帝登基不久后的偶然一天,汉帝国抓到了一个匈奴军官,从他口中得知草原之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部落,其中叫月氏和乌孙的两个部落较大,后来匈奴壮大后,打败了月氏,杀掉了月氏首领,接管了月氏土地,最后无可奈何的月氏人只好西迁。”

“得知这个消息的刘彻十分兴奋,他认为月氏在西、大汉在东,都与匈奴有世仇,如果能联系月氏,东西共击匈奴,必定能打败匈奴。”

“可是有一连串严峻的问题横在眼前:怎么联系月氏呢?西迁的月氏又去了哪里?”

“在当时,由于匈奴的隔绝,汉帝国可以说对西域一无所知,那怎么办呢?这个战略构想难道还没开始就要宣布失败?”

“意志坚决的汉武帝不肯放弃,虽然不知道月氏在哪儿,但汉朝知道度过黄河向西走,也就是现甘肃中段,有一条走廊,由于位于黄河以西,又被称为河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