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国,就这么覆灭了,享年三个月左右,对于这个寿命如此之短的大燕国,史书上应该只会留下小小的一行字,比如:燕云起贼寇,立国大燕,历时三月,甘奇灭之,燕云始安。
历史书永远是冷冰冰的,中国正规的编年体史书,几乎从来不记载细节,只说一件事情的开始与结果。这种史书,没有什么温度,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历史的具体走势与发生事件都极其可信,甚至会记载具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的天文变化,比如中国的彗星记录,极其完整。
传记体史书里,就会有更多的细节,更多的人物评价。看这种书,就要带着脑子看了,有些人写的历史,既带着胜利者的姿态,也带着个人的猜想。
所以说看史书,显然也得辩证来看,中国的史书,事件发展的脉络大多没有问题,但是其中细节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探讨的。
这倒也不是抨击中国人写史的习惯,因为世界上也只有中国有这么详尽的记录历史。其他地方,不论什么样的文明古国之类,都没有如此详尽的记录历史。甚至许多什么古文明,拿着神话故事就当历史看了。
比如印度的《摩柯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又比如《荷马史诗》。这玩意,就是游吟诗人讲故事的稿子,其实也就是茶楼里说书人讲故事的话本,是用来赚钱糊口的东西,不能说他们全部是假,但肯定也不真实。
又如罗马帝国这种跨越时间极广的历史时期,前前后后更迭共一两千年,却没有一本史书传世,研究那一段历史,还得看凯撒大帝自己写的自传。就好像皇帝自己写一本书,告诉后人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这都不是胜利者的姿态了,这是单纬度主角视角。这也还好,凯撒那个时候还真是在记录自己时代的东西,已经是西方难得的史料了。想来想去还有一个塔西佗,倒是有些类似司马迁。
数遍上下,西方就没有一本官方记录且有持续时间性的正规东西。绝大部分的历史,全靠各种拼,这种感觉,就好像中国人把流传下来的各种野史与说书人的话本都拿来拼接,拼一拼,上下几千年,就有了!
不过地中海文明还算好的,至于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印度,那就更不谈了,不是否认他们在历史上的繁盛,而是后人压根就难以明白他们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最可笑的是印度,历史就是神话故事,然后得找其他文明的历史来佐证研究自己的真实历史,自己的祖宗,连真实的只言片语都没有留下来,还得从唐朝和尚的游记里找历史。
历史,世界上所有的历史,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历史了。
甘奇面前,倒也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二十万需要回家种地的百姓,以及许多需要运到泉州去挖矿的贼寇。
还有不少人,正在接受改编,其中沈黑子忙前忙后,林岩石也正在忙前忙后,选了六七千比较清白的人,编入甘奇麾下的万胜军。
西北先送来了各处招募的一万多青壮汉子,刚刚赶到燕京城,忽然来了这么多熟悉口音的青壮,让狄青心情大好,立马投入了操练的工作当中。
西北汉子,在这个时代,是最耐操的,最彪悍的。这话或许也不对,应该说西北汉子,自古以来就是彪悍的,大华夏龙兴之地,赳赳老秦,泱泱大汉,万国之唐,都在那里,那里的汉子自古以来就是彪悍的。
这万余人,直接都充入了甘奇的威武军,后续还会招募更多西北汉子从军,不过那都是后事了,眼前,甘奇的威武军,人数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原先甘奇麾下的一万多人马,再加上一万多西北汉子,基本上可以算作三万人,其实也并没有满三万人。
这三万威武军,将是甘奇的机动部队,也是甘奇的精锐部队。
万胜军,已经满员了,十万人。驻扎在无数大小关口,昔日甘奇麾下的人马,一半进了万胜军,以为骨干。从河北两路与河东以及京畿禁军中抽调了大量青壮,又整编了不少辽国降卒,还整编了几千大燕国的旧部。
如此凑了个十万人,驻防在各处关口以及燕京城大同城。
燕云里还有一支军事力量,就是从河北河东防线北移的大宋边军,人数也不少,但其实是不堪用的,不过总有一些用处,比如驻防在各处州府县城,对于治安的作用还是挺大的。
笼统来算,此时的燕云,军队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七八万。
粮饷是摆在甘奇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甘奇这一番操作,是在朝廷原有的编制上扩大的许多,至少扩充了五六万人入伍,也就多出了五六万人的粮饷。而且甘奇还自己给一线部队加了待遇,给钱给粮给肉。
这些都是钱,不仅仅如此,甘奇还在大规模打造军械装备,威武军需要完备的铁甲与兵刃,乃至于各种弓弩。万胜军也至少保证人手都有甲胄,好坏可以有差别,但是人人又要有,还得置办大量的守城之物,弓弩箭矢是必不可少的。
这么大的支出,朝廷显然无能为力。
甘奇一边让北方所有州府都上交甲胄兵刃弓弩等物,一边又自己花巨资不断打造,当然也还要与东京哭穷,有一点是一点。
燕云各地,到处都在抄家,豪门望族,只要与契丹人扯得上关系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