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高句丽,灭回纥。
当帝辛率领远征军,沿着海边扎营的时候,武成侯便第一时间知道了。
不过他依然没有任何的举动。
而这一等就是三天。
直到三天之后,一封书信才经过重重手续,到达了武成侯的手上。
武成侯屏退众人后,方才将书信打开。
“武成侯亲启……”
这封信自然就是帝辛那日在帅帐之内,亲手写给武成侯的书信。
信中所写,讨伐琉球需要渡过中间的汪洋大海,而现场造船且不说来自北疆的工匠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便是这个时间上也来不及。
军队乘坐的战船可是普通百姓的那种渔船可比的。
除了要有抗击风浪的能力之外,防火,抗伤,以及战船自身的攻击力等等都有着硬性的要求。
这样的战船,只有守卫南疆的武成侯手中才有。
而这封信的目的,自然就是借船了。
同时也要借人。
当然了,这个借的人并非要和远征军一同讨伐琉球。
和高句丽那些只守城的建德城士兵不同,因为帝辛还未在琉球岛上攻下任何一块土地,因此只要南疆的军队跟着远征军一同出海,便形成了共同讨伐的事实。
在高句丽的时候,帝辛同意柳建德一同率兵讨伐,本就已经承担了一些风险,只是那个风险以裕王的身份还可以扛下来。
反正都是建德城的军队,那些随远征军一同的士兵他完全可以用暂时还未安排完来解释——虽然这个解释很牵强,但以他如今立下的功劳,有这么一个可以敷衍过去的理由就可以了。
但这个时候,若是南疆的守兵在没有朝廷的旨意下,跟随帝辛一同远征琉球,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身为北疆的镇关大将军,却越过了朝廷直接调用两个不属于自己辖区的军队,在有心人看来,这可本就不仅仅是逾权了。
为了保证皇帝的绝对权威,在军队的调动上,朝廷有着最为严苛的标准。
在高句丽帝辛可以用担心孤军被围请求东部边关出兵,但在这里,还未真正讨伐琉球就要求南疆出兵,将朝廷放在了哪里?
身为王爷,就可以随意调动军队吗?
哪怕帝辛如今立下再大的功劳,他要敢这么做了,等待他的也只是被罢去官职,押回京城受审。
一旦回到京城,那便等于落在了成王的手中。
届时,帝辛就算不死,也会被贬为庶民。
朝堂上的争斗,有时候比高阶修士的比拼还要凶险的多。
因此,帝辛肯定不能从南疆借兵一同去讨伐琉球。
而他的借人的真正目的,自然就是练兵了。
远征军来自北疆,大部分从未见过大海是什么样子,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人乘过船了。
那些河上的小船不算,大海的汹涌不是区区几条河流就可以比拟的,但其实那些小船也没多少乘坐过。
若是不经过训练,帝辛毫不怀疑,在战船出海的第一时间,大部分人就会陷入晕船之中。
届时别说战斗力,能力有精力驾船都是个问题。
更不用说还有如何在海上控制战船,在海上辨认方向以及出现各种意外如何自救等等。
海上不必陆地,要学习和适应的东西很多,贸然出海,仅仅是大自然的伟力便足以让远征军永眠海底了。
在出海之前,必须要对远征军进行系统性的强化训练。
所以,帝辛要借的人,数量上不用太多,但一定要都是驾船的好手,熟悉海上的一切情况。
当然了,虽然南疆军队并不需要跟随远征军一同去讨伐琉球,但是该分给南疆的功劳一分都不会少。
甚至帝辛在书信中已经写明了,若是讨伐琉球成功,一半的功劳都会被分润给南疆。
可谓大方。
许久之后,武成侯将信再次折好,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
在前些日子,他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密函,其中详细说明了一些需要他做的事情。而武成侯当时也表示,会竭尽全力地配合。
但配合也要有配合的方法,这个时候也不能太过主动了。
而现在,这个机会终于到了。
武成侯取出一张空白的信纸铺开,然后提起了毛笔。
……
半个时辰之后。
武成侯伸手向后,拉动一根垂下的绳子。
就算抛开帝辛乃是一位皇室王爷的身份,仅凭他在北疆搞出的那些事情,就足以让他获得许多人的关注。
针对于裕王情报的收集,除了那些重要的事情之外,一些琐碎小事也被整理到了一起。
而其中,裕王在北疆书房中的一个小设计,也因为某种原因被传了出来。
没错,正是通过一根绳子,便可以牵动连接在另一个屋的铃铛,从而唤来要使唤的下人。
对于武成侯来说,他自然没有什么体恤下人的想法,在他这种古月界土生土长的贵族眼中,那些下人不过就是一些好用的工具而已,人权什么的都不存在。
但是,有了这个设计,他便不用每次要吩咐事情,都需要提高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