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上官昭仪传> 寿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寿诞(1 / 2)

当晚的寿宴顺利进行,李治和武媚娘身着朝服,端坐于明堂之上,春风满面地接受着百官的朝贺。

皇子皇孙,文武百官,四方使臣依次入场,献上贺仪,然后在席位上落座。

李治与武媚娘举起酒樽,同在座诸位畅饮一杯,众人恭敬地回几句吉祥话,推杯换盏间,皆言笑晏晏。

丝竹管弦声起,一批舞姬身着霓裳羽衣,踏着细碎的舞步涌入殿中。

木窗轻启,微风从四面八方吹送进来,吹得舞姬们轻薄宽大的衣袂烈烈而动,宛若飞仙一般,轻盈飘逸。她们时而纤腰频转,时而媚眼如丝,分分合合地变换着队形,看得那些四方使臣挺直了腰杆,迷离了双眼,琼浆玉露还未饮几杯,便已经醉了。

少顷,礼乐声渐急,惹得众人也绷紧了神经,全翘首望过来。只见人群分开处,一人身着道袍,长发披肩,手执宝剑跃入阵中,一手在空气里比比划划,一手放在身前念念有词。舞姬们的舞姿缓缓凝重起来,只见那道人在大殿中来回穿梭,似在进行着某种神秘的仪式。

原本窃窃私语的众人安静下来,李贤坐在李治的下首位,冷眼看着殿前的表演,嘴角不由噙了一丝厌恶般的讥笑。

这种怪力乱神的东西,本难登大雅之堂,偏还拿出来丢人现眼!若说只是自家人便也罢了,还有四方使臣在场,传出去岂不是落人笑柄!

还好李治与武媚娘的视线全被场中的表演吸引了去,并未注意到李贤异样的神色,倒是一旁太平公主见了,生怕他做出什么冲动之举,忙悄悄扯一扯他的衣角,冲他摇摇头。李贤明白她的苦心,于是冷冷看一眼那舞剑的道人,然后收回视线闷闷地灌了几口酒水。

一曲结束,那舞剑之人跪伏于地,高呼万岁。

武后笑吟吟请他平身,并大方地赏赐了一众舞姬。

那道人长身而起,拱手贺道:“微臣恭祝皇上、娘娘福如东海,寿与天齐!”

武后看着那道人,笑道:“明崇俨,听说你昨日夜观天象,可有什么收获?”

明崇俨恭敬道:“昨夜东南天际紫微星高悬,灿若明珠,是大吉之兆!”

武后大喜,将目光转向李治,笑道:“恭喜皇上福运绵长,泽被苍生!”

李治笑意盎然地摸一把修长的胡须,道:“全赖皇后与列位臣工辅佐有方,尽职尽责,朕牢记于心中!”

众臣离席而拜,山呼万岁。

待众臣重新落座,明崇俨又上前做礼,道: “启禀皇上、娘娘,如今我大唐国泰民安,四方来贺,乃是受天庇护,不如到泰山封禅,以谢天恩,同时也可彰显我盛唐气魄!”

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大殿内立刻鸦雀无声,百官面面相觑,目光登时都有些凝重。

历来到泰山封禅者,不过始皇与汉武帝二人。当今圣上既无开疆扩土之功,又无经国济世之能,这些年,他更是脱了身,将国事全推给武后处理,如何敢与始皇武帝相提并论!更何况当年高祖、太宗都不曾有过此种奢望,李治一介太平君主,又哪里当得起!这事儿闹不好不但不能给大唐增光添彩,恐怕还会遗羞于后世,令天下人耻笑!

武后眯起凤眸,不动声色地打量着文武百官,然后将目光转向李治,道:“皇上怎么看?”

李治端着茶碗的手停在半空,轻蹙起眉,沉默片刻才不置可否道:“此事需从长计议!”

百官方才屏息凝神,听了这话,才松口气,看来李治还不至于糊涂到此种地步。

武后揣摩着李治话里的意思,又扫一眼气氛严肃的百官,突然堆了一脸盈盈笑意,嗔怪道:“明崇俨胡闹了!这封禅之事,连太祖太宗都没有做过,皇上与本宫又如何当得起!”

这么一说,竟是将封禅之事驳了回去,满朝文武不由再松一口气。

明崇俨心有不甘,目光一转,又进言道:“既如此,不如在城北修一座天台,可祭祀天地,祈佑我大唐千秋万代!”

大臣们闻言,不由在心底大呼上当,怪不得莫名提起封禅之事,原来是声东击西,最终目的恐怕本来就是要修一座天台!刚才群臣都用目光表了态,这会儿若再反对,多少显得驳了皇后的面子,于是只好闭口不言,静观其变。

明崇俨是皇后的宠臣,为人极是精明,说话办事最是小心,不可能不讲分寸,故而他方才在寿宴上的这一出,背后多半正是皇后授意,大家心知肚明,都不敢冒然相劝,更何况还有几位武后党的官员附和支持。

李治沉思半天,心知当着文武百官与外国使节的面驳武后并不合适,思来想去,都只好先答应下来,于是吩咐户部主事蔺大人道:“批一笔款子给工部!”

蔺大人面露难色,张了张嘴,像是有话要说,可惜支吾半天,到底没有勇气说出来,只讷讷答了一句“是!”

明崇俨面露得意之色,经此一事,世人皆知连皇帝都不敢驳武后的面子,武后兵不血刃地在文武百官以及外国使节面前彰显了自己的权威,自然一脸心满意足的笑意。

李贤眼瞅着一干朝臣无一人敢站出来说句明白话,已是气不打一处来,此时又见连皇上都默许了武后胡闹,便再也气不过。于是一把挣脱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