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目前诸夏列国的强弱,有资格参与战争几个国家进行排行,大致如下。
第一档无疑问是晋国和楚国,其中楚国哪怕近来衰弱,尤其被吴国摁在地上摩擦,可是实力仍就不可小觑。
不要看吴国有攻破楚国都城的战绩而风头正盛,实际上吴国从国力到军事实力可能略输齐国一些。因此齐国与吴国位列第二梯队。
继续往下则是一直在相爱相杀的宋国和郑国,以及西方一隅秦国,他们同为第三梯队。
往下大致上是燕国、鲁国、越国、巴国、蜀国、莒国在第四梯队了。
而像是杞国、滕国、邾国、鄅国、邳国、代国……等一些国家,他们统一归属到不入流的行列。
其余那些不属于诸夏的国家或是势力,当属鲜虞现在最强,实力应该跟齐国和吴国差不多。这是因为鲜虞有太多属于北狄的盟友,有需要能够召唤前来助战。
另外一点,鲜虞所处的位置大半是山区,外人想要攻灭的难度相当大。他们不久后会跟其余北狄部落组成一个新的国家,名字叫中山国。
而楼烦、林胡、东胡、义渠、乌氏等游牧部落势力,算起来是跟秦国打得有来有往的义渠较强一些,以后会强盛起来的东胡目前遭到燕国的强势反击陷入衰弱。
说起来,燕国因为大河(黄河)改道的关系已经跟中原失去联系很久,重新跟中原列国有联系要到战国初期了。
那一次大河的改道直接让晋国大半疆土沦为泽国,损失最大的却是卫国和齐国,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卫国损失最惨重。
现在,位列独一档的晋国和楚国在宋国宫门前冷言冷语,第二梯次的吴国也过来,考虑到晋国与楚国打了百年战争,楚国与吴国接连不断爆发大战,吴国又是晋国扶持起来的一个国家,碰上了必定是会擦出火花来。
公孙圣带人靠近宫门前的时候,看到的是晋人与楚人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在舌枪唇剑地进行交锋,能分辨出楚人那边更为恼怒,心里不由大乐。
暂时阶段的现状下,吴国尽管生出争霸的心思,只是跟晋国并没有什么矛盾,相反还承认是晋国的小弟。
因此,吴人过来之后很自然而然地靠拢向晋人。
“拜见世孙。”公孙圣先见礼,完毕后用乜视的方式盯着公孙宁,嘴角勾起来摆出嘲讽的表情。
智宵不像公孙圣行礼时弯腰九十度,抬起双臂作揖便算是回礼。
并不是智宵孤傲,纯粹是这样才符合礼节。这个跟吴国是晋国扶持起来的历史渊源有关。
公孙圣保持对公孙宁乜视,先“啧啧”了几声,随后说道:“楚人何来胆气在此作威作福?敢对晋使无礼,且先阵上打赢我国。”
一句话却是让晋人和楚人都皱起了眉头。
那一句话看似表达出了对晋国的尊重,隐喻的却是吴国能够将楚国摁在地上暴揍,表示吴国已经站起来,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理所应当获得各诸侯国的尊重。
公孙宁先是愤怒,不知道什么原因恢复理智,冷笑说道:“吴人不知可否挺过‘槜李’这关。”
当前,吴国已经出兵讨伐越国,双方在一个叫“槜李”进行交战。
智宵对公孙圣问道:“不知申氏如今安好?”
公孙圣变得呐呐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个申氏就是申公巫臣的家族。而这位申公巫臣本是楚国公族,属于屈氏的一员,后来因为从楚庄王手里欺骗并争夺走了夏姬,先是逃到宋国,随后投奔晋国,获得晋景公接纳并赏赐一块叫“申”的土地,变成了申氏。
没错,那位夏姬就是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的女人,她是春秋时代公认的四大美女之一。
晋国开始扶持吴国之后,申公巫臣作为使节前往吴国培训吴军,回晋国之前留了子嗣在吴国发展。
因为吴国并没有赏赐申公巫臣封地的关系,申公巫臣留在吴国的后代依旧为申氏的一员。
公孙圣不回答的原因太简单,申公巫臣留在吴国的后裔早就死了,并且是全家死光光的那种,还是被其中的一任吴君诸樊下令处死。
申公巫臣虽然是身负任务才去训练吴军,可是无论怎么样都算对吴国有恩,结果留在吴国的后裔被全部杀光,哪怕吴人是公认的蛮横不讲理,公孙圣依旧不好意思回答智宵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