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出了豫让杀死梁婴父的事情,赵氏明明作为受害者却是一时间陷入了困局。
在近一段时间,赵氏停止了多余的动作,暗地里则是在进行高度戒备。
这是应有之意,作为受害者的赵氏哪怕没有想要报复魏氏,他们必须怕魏氏可能的先发制人。
捉拿豫让的人已经出发,不出意外半个月后将逮捕豫让归国?
前往捉拿豫让的人来自智氏。为什么是智氏出人?只因为梁婴父的死关乎到出使事宜,而智跞是元戎。
智宵主动接过这个任务,正带人在往齐国的路上。
因为涉及到赵氏与魏氏的关系,智宵主动对赵毋恤和魏驹发出邀请,得到了两人的正面回应。
当下,智宵、赵毋恤、魏驹一共带着三千人抵达“棘津”这个渡河点,过桥就要进入卫国地界了。
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范氏和中行氏的驻军发现亮出旗号的赵氏部队,范氏战将籍秦带兵过来拦截。
籍秦发现赵氏所部跟智氏、魏氏的部队一起行军,没有贸贸然发起攻击,派人前来进行询问,得知率军的人是智宵、赵毋恤和魏驹,主动进行了撤退。
其实,因为智氏、赵氏、魏氏的军队一起出现在距离“沫(朝歌)”不远的位置,能够猜出中行氏有多么紧张。
中行氏和范氏的确也该感到紧张,害怕智氏、魏氏与赵氏一起前来攻打,有了智氏与魏氏的加入,哪怕韩氏没有参与,一旦智氏、魏氏参战必将使局面出现大变化,范氏和中行氏就该构思怎么进行殊死抵抗了。
“今次仅是途经卫境,并未通知卫国入境之事。”
“我等进入卫国不往‘濮阳(帝丘)’,何必惊动卫国君臣?”
“卫国仍在内乱?谨防出现误会,还是派人知会罢。”
第一句是智宵所说,第二句出自赵毋恤之后,最后一句则是魏驹的意见。
短短三句话,还是能够看出三个人对卫国的态度。
卫国的内乱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起因是卫国储君蒯聩要杀死生身母亲南子,事情暴露后蒯聩先逃亡到鲁国又逃去了齐国,卫君元盛怒之下处置了一些跟蒯聩交好的贵族。
现在可不是“君要臣死臣不得死”的年代,受到无妄之灾的贵族肯定不想引颈就戮,卫君元手里的军力难以做到发动就消灭,双方打打停停也就让形势僵持了下来。
本就陷入虚弱状态的卫国,再一次发生了内乱,哪怕打得并不怎么凶,持续消耗国力之下,不免让卫国变得更弱了。
智宵后面还是派人前往“濮阳”谒见卫君元,提出了过境的请求。
话说,晋军都已经入境,再派人去请求过境,是不是显得很不尊重?
问题是什么?是卫国当前为晋国的附属国,作为宗主国的晋国有不告而入的权力,算不上是一种破坏规则。
所以了,智宵派人去向卫君元请求入境,站在晋国的立场是一种多此一举,卫国则是感觉得到了尊重。
这种操蛋的事情,无非就是晋国强大和卫国弱小而已,导致明明主权受损也要感激对方愿意发出请求。
智宵等人到了一个叫“上耶”的地方,见到了南子派来的特使。
很奇怪的是特使并非他人,乃是晋国安排在卫国监督的弥子瑕。
至于弥子瑕为什么会帮南子办事?卫国愿意为南子办事的人何其多,多弥子瑕一个不值得奇怪。
“世孙,两位宗子。”弥子瑕行礼问候。
智宵、赵毋恤和魏驹自然回礼,口称:“将军。”
弥子瑕先交割了卫国对晋军的劳军物资,随后才说道:“蒯聩逃往齐国,谒见齐君谋求借兵归国夺位。”
这件事情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
蒯聩作为儿子想杀母亲,给的理由是南子霍乱宫廷,一再搅乱卫国。
不管南子到底有多么不守妇女对丈夫的忠贞,她再怎么样都是蒯聩的母亲吧?
身为儿子的蒯聩公开控诉母亲南子在两性上不堪的一面,南子注定要在史书上留下妖妇的记号,卫君元也要丢脸丢的天下人皆知了。
智宵当然听说过南子的一些负面名声,并且还知道传言不虚,其中最为夸张的莫过于卫君元在南子私会情人帮忙把风的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