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宵在知道另一路齐军也溃退之后,明白这一次与齐国的交锋差不多落幕了。
事实上,司马穰苴已经足够理智,没有认为可以用三万齐军战胜六万晋军,只是派出五千人来进行尝试。
司马穰苴并不是谋略型的军人,擅长的是打正战,麾下的战斗力加强在于军纪严明以及赏罚分明。
这一类的将军有许多,能够写出着作并有流传价值的却是凤毛麟角。
诸夏的历史上,全能的将军更少,得到公认的便是韩信这位兵仙。
韩信除了情商低一些之外,会练兵,会打造军事器械,作战可以计谋百出,布置战略一次都没有出错,实地指挥部队作战能够对基础军事单位进行微操。
往后有没有人达到韩信的高度,反正没有得到世人的公认。
大多数将军只能办到术业有专攻,该是临战冲阵的战将,只是无法思考谋略;有些谋略极高的将军,他们实地指挥作战挺糟糕或是一般般,类型更多像是一名谋臣;会练兵的将军不懂谋略,也无法实际临阵指挥部队作战。
“臣以为,田穰苴当是驻兵‘杏’地,我军接近便以营寨为屏障,等待事态有变。”
智宵特地将范蠡找了过来,大略地将情况讲了一遍。
范蠡的回答就是上面那一句话。
其实,范蠡属于战将类型,练兵与谋略的能力有,只是相比打正战不是同一种高度。
当然了,那要看跟谁比,
如果说田穰苴、孙武是同一高度的话,范蠡临阵指挥作战的能力应该跟伍子胥是一档。
范蠡补了一句:“齐君并非良善之君。”
所以是,司马穰苴刚刚复起,哪怕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只要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多少对齐君杵臼有了交代。
齐军在面对智宵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战败,最惨的一次是五万齐军差点全军覆没,后面还有国夏战败的事实,相比连续的大败亏输,司马穰苴至少还保有两万五千的兵力,不是吗?
还有另外一个事实,准备与齐军接战的兵力多达六万,齐国的全国上下谁有那个信心用三万战胜六万齐军,一定没有的啊!
别说是以少打多,哪怕齐军是晋军的一倍或两倍,当今列国一样没有谁敢有绝对信心能打赢。
因此,只要司马穰苴没有再闹得一个几近全军覆没的下场,齐国君臣就该接受这个结果了。
“你以为我军是否应当进军?”智宵问道。
范蠡心里立刻就感到为难了,想了一小会才说道:“田穰苴善于正战,齐军在‘杏’经营日久,若是我军攻打营寨……,必然死伤惨重。”
智宵不是正在犹豫这个吗?
在卫国的晋军是以智氏为主力,魏氏和韩氏分别派来一万左右,赵氏干脆就只派来两千。
晋国内部少有平静的时候,互相争斗才是主流。
这一次发生内战,只是长久积累矛盾之下的一种爆发。
因为智氏在纸面数据上最强的关系,其余卿位家族接下来明里暗里都会针对智氏。
“现在根本无法灭掉齐国,将有限的兵力折损到对齐作战,只会让其余家族更加针对我家。”
“可是……,那是司马穰苴,即便无法击败或俘虏,只要能够让他损失惨重,再被齐君弃用,晋国的好处将会很大。”
“再则……我是真的想跟司马穰苴对战啊!”
智宵的心理活动很大,一时间有点拿不定主意。
后面,智宵召集旅帅以上的将校开会,将情况粗略说了一遍。
“此次出征,我已消灭五万五千齐军,齐国已无力再行干涉,派一使节前往‘临淄’即可,何需再行征战?”魏驹满脸奇怪地问道。
韩庚立刻附和。
赵毋恤则是说道:“未竟全功,怎可半途而废呢?”
智宵之所以迟疑不定,多少也有这个原因。
魏驹说道:“秦国、楚国相续出兵,我(晋国)多面作战。如今我已连续击败齐军,想来齐国定是人心惶惶之时。除掉齐国,范氏、中行氏再无后援,仅此一事便是大功。”
所谓的后援,指的是齐国对范氏、中行氏的物资供应。
魏驹停顿了一下下,问道:“若是逼迫齐国与我不惜代价一战,岂非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