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不想动武,另一方不敢动武,局面肯定就僵持了下来。
不想动武的是孔丘以及门徒这一方,他们认为黎庶愚昧,背后一定是有人在策划以及指挥,想要的是找出策划者来解决这一次被围事件。
再则,孔丘着实不想伤害黎庶,认为双方都是受害者,再出现死伤就显得很不应该了。
事实上,孔丘以及弟子不是第一次遭到围困,很早之前在鲁国被认错人,一大帮人将孔丘认成阳虎,一样致使孔丘遭到围攻。
当时孔丘极力解释自己不是阳虎,奈何围攻的鲁人就是不信,打斗中出现了伤亡,还是季孙家有人过来解围,才让打斗停了下来。
那一次之后,孔丘就决定一旦出于误会,能不动手就绝对不动手,一旦出现死伤都会成为受害者,再让背后的谋划者偷笑,世人也要进行嘲笑。
因为不想动武的关系,孔丘以及一众弟子在谷地内被围困了半个月,期间因为极力克制的关系没有发生流血。
在这半个月里面,陈国以及蔡国的君臣好像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一样,两国没有来人进行了解或是驱赶走陈人、蔡人。
事情发生在陈国与蔡国的边境,两国君臣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
“孔师,弟子以为定是楚人所为!”南宫括真的认定是楚人干的,并且那个楚人一定位高权重。
孔丘只是沉着脸,没有做出回应。
公治长一听没有恼怒,相反开心地笑着说道:“如此说来,孔师往楚大有所为啊!”
南宫括知道公治长没脾气有急智,收敛怒气再好奇地问道:“如何说法?”
公治长答道:“定是楚君要大用孔师,涉及某人利益。”
好像是这个道理啊?
国家的职位就那么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楚君轸想要重用孔丘,拿出手的官职就不会太低,那些职位又不是空悬状态,官位上坐的人变成了孔丘这个外来者,不是有人要失去官职了嘛。
只不过他们猜错了。
楚君轸再重视孔丘,不会也不可能以令尹之位托付,同时权力没有那么大。
楚国算得上核心的官职就那么多,基本上在其位的都是响当当的公族封君,不是公族顶多就担任中上层的官职,想获得一个封号大夫都难。
孔丘有极大的名声没错,只不过算是毁誉参半,尤其没有做过世人认可的成绩,一套理论的争议也太大,尤其不适合当代的各个诸侯国。
以前不是没有人用“儒”治国,敢用“儒”的相关理念治国的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亡了国祚。
别看“儒”在鲁国很盛行,可偏偏鲁国真不是用“儒”的那一套治国,到底是他们知道不合时宜,还是怎么个一回事,谁能说得清呢。
“如此时日,陈国、蔡国装聋作哑,定然让长猜中。”南宫括说道。
一众弟子开始在孔丘身边表达意见,同一时间说话的人太多,场面过于乱糟糟,搞得孔丘很难去听清楚每一个人都在讲什么。
陈国以及蔡国被楚国渗透的时间太久,君臣在国家大事上无法做决断,各种小事也需要看楚国的脸色。
这一次拢共有四五千陈人、蔡人跑过来围困,里面也能看到贵族武装的身影,要说没有贵族参与,一定是糊涂到了极致。
最重要的是什么?围困者真的是全部由黎庶构成,不会看到任何从中阻止的痕迹,他们也不会保有绝对的克制。
道理太简单了!
没有人进行约束的话,黎庶是最容易冲动的人群,情绪一旦激动起来根本不会考虑后果,最大的可能性是脑子发热想干就干,根本不会去顾忌什么后果,只会在事情发生之后才感到恐惧以及后悔。
围困的这帮黎庶背后有人是一定的事情,身份方面有多高不好说,能够确认的是他或他们知道孔丘的影响力,清楚一旦孔丘伤了或是死了将产生多大的后果。
孔丘在鲁国遭到排斥,名声在列国也不好,可是走到哪都能接受良好款待,这是为什么?只因为有人讨厌孔丘,一定也有人喜欢孔丘,并且孔丘有足够大的名声,谁再讨厌也不应该表现出来,免得喜欢孔丘的一众弟子当场发难,又或是不想去当那个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