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范吉射、中行寅等人的出逃,晋国的内战已经正式进入尾声,接下来无非就是怎么清算范氏、中行氏以及党羽的家族罢了。
智跞的身体状况糟糕,只是没有到不能理政的程度,等待赵鞅、魏侈、韩不信回到“新田”之后,四位卿大夫会进行商量,少不得再激烈交锋一次,谈出一个妥协出来的方案,随后汇报给晋君午知晓。
“赵氏今次内战损失极大,两次‘晋阳’之战致使多年成果毁于一旦。”
“范吉射等叛逆首次发兵‘晋阳’,期间分兵攻打赵氏其余封地,以‘赵’地、‘樊’地两地受损最重。”
“赵氏经受如此折损,所得者不过一二,且‘邯郸’地如今被我家与韩氏一分为二,赵鞅怎会干休?”
“你提议韩氏得‘邯郸’地,祖父、韩不信皆知为何。
“我家已得地实多,祖父自是允准。”
“韩不信必知乃是为使赵氏痛恨韩氏,皆因‘邯郸’地实肥,明知使得赵鞅憎恨,亦不舍弃。”
智跞想表达的就两个意思。
首先,削弱赵氏是应该的,想来魏氏、韩氏也乐得成全,不然韩氏就不会与智氏结盟,魏氏万般不会就那么眼睁睁看着。
再来就是,不能让赵氏太过虚弱,过于虚弱的赵氏不配与智氏为敌,一旦赵氏不敢与智氏为敌,轮到魏氏代替赵氏站在智氏的对立面了。
智宵很认真在听,只不过对智跞想让出一些利益给赵氏并不赞成。
以前赵氏的实力跟智氏相差其实不是那么大,可是赵鞅是怎么对待的智氏?
赵鞅一再跟智跞争权需要大提特提,坏了晋国的政治圈格局,同时也让智跞成为晋国历任元戎中最丢人的那一位。
仅是破坏晋国政治圈的格局,足以论断赵鞅会成为晋国的千古罪人,因为正是赵鞅的所作所为断了晋国的国祚啊!
再来另外一件事情,关于“始祸者死”的誓盟是赵鞅作为发起者,也是盟誓者之一,还是在他的操作下让晋国爆发了百年来规模最大和牵扯最广的一次内战。
如果智氏是晋国的臣子,仅仅上面两条来论赵鞅的罪,诛杀赵鞅再灭掉赵氏,从各种角度都是在为国办事。
再加上私仇方面,智氏针对赵氏到底,怎么看都属于合情合理外加合法合规。
尤其是智宵知道赵氏未来家主赵毋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可是一个只顾赵氏不顾其它的人,很多时候哪怕是损人不利己,只要可以恶心一下对手,愿意伸手抓屎往对手身上涂的人,但凡有利可图更是能够六亲不认。
智宵已经知道赵毋恤的为人,暂时不能也无法将赵氏彻底解决掉,怎么肯让赵氏得利,成为以后对付自己的资本?
所以,智宵对智跞说道:“范氏、中行氏下场在前。”
也就是说,一定不能让赵氏有恢复元气的机会,要不然下一个就该轮到智氏步上范氏、中行氏的后尘了。
可以的话,智宵很想大喊一句:大人啊,时代变了,给敌人留有余地,是怕自己死得不够快,不够凄惨啊!
奈何,智宵只能讲得简短现实一些,不能过于直白。
看上去智跞一些不以为然,笑着说道:“现今只余四家卿族,再则以赵氏之弱,赵鞅何来胆量再行暴起之事。”
智宵又想说:赵鞅真的敢,还是以弱小的赵氏一再挑衅智申领导下的智氏,不止逼得智申让出封地,还敢一边威逼魏氏。
可是,说出来有点不合情理,一定让智跞不敢相信。
所以,智宵只能说:“赵鞅为正卿一日……”,话讲到这里停了下来。
如果赵鞅成为元戎那一天,便是智跞过世之后。
智宵对智申没有亲情,其实对智跞的亲情也不是太重,一些话还是不能说出来的。
为什么智宵对智跞的亲情感不深?前两次穿越几乎没有接触的机会,有感情也是血缘关系带来,再加上因为陌生而有所期盼,等来的却是毫无结果。
那不是在开玩笑,智氏这个家族太大了,位高权重的智跞又那么忙,再加上智申的刻意安排,导致智宵一年都见不上智跞一面,见面了其实也没有互相讲话的机会。
这一世,智宵的紧迫感太重,本身又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祖孙俩过于忙碌,太难得有这一段时间长久陪伴的时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