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何不带吴钩> 章叁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叁(1 / 2)

众人便纷纷起身。

庞益便笑道:“冯县令,本官已将你县讨贼之功报与相国,他老人家很是高兴,没曾想今日又添一功,你当居功至伟啊。”

“不敢不敢,”冯延陪笑道:“托承刺史大人抬爱,举我至县令,又出良策教下官募人讨贼,方才如此。”

庞益呵呵一笑,并未说话。

他一双锐利的眼,扫了一周堂下一直沉默站着的人,方才又含笑道:“怎还有两位少年人,上前我看。”

黄兴与许凉纷纷一愣,对视一眼,几步上前,又对庞益拜了一拜。

这凭州刺史常日里最爱提携青年才俊,如今见到二年轻人,来了兴趣,叫上前来便问:“是何人家?可曾读过什么书?”

“……小民不识字。”黄兴咬唇,支吾答道。

庞益听此便是一愣,又问许凉道:“那你呢?”

许凉也拜道:“小民虽侥幸识得几个大字,然兜内空空,不曾有钱买什么书。”

庞益登时便无了兴致,收敛了眼中笑意。冯延方才见他提了两名青年到跟前如是问,不由心下一紧,他知这刺史手里有一明年的孝廉名额,待听到那二青年的答话,方才放下心来,见缝插针地提上一嘴:“下官有一劣子,倒是读过不少书。”

“哦?挺好。”庞益敷衍地回了一句,方才又面无表情地与那二位说道:“也罢,退下吧。”

许黄二人这便又拜退。然却只见许凉抬首之际,那刺史又放下茶碗,出急言道:“慢着。”

二人便顿在原地,不知他又有何意。

他指了指许凉,道:“你且再上前来,抬头我看。”

黄兴听闻他叫的是许凉,便恭敬退到了后头,与魏乾挨着,堂上二人也不好窃窃私语,便只互使着眼色。

许凉遵命的走上前去,仰起头来。

“你姓甚名谁?”庞益问道。

“小民叫许凉。”

“籍贯如何?家住何处?”

“……小民曾是边郡锦城人,南下以后,居无定所,一年来居于此县。”

“……”庞益沉思片刻,复又问:“家世如何?父母亲族何在?”

“家父家母皆寻常百姓,而今暂投了南方亲戚。”

庞益听闻,又拿起茶碗,微抿一口,又厉声问道:“你说你姓许?可识得先安平候许迁?”

许凉微不可察地颤了颤身,面色却如常不改,他恭敬回道:“小民家世不显,如此贵人,如何识得?”

“如此……”庞益上下打量着他,见他回复地得体,又无什么纰漏,面色亦是如常,便只挥了挥手,道:“退下吧。”

许凉拜下。

庞益与冯延又叫了魏乾上前,问了些关于剿匪的别事。待庞益没了别事,才挥挥手叫他们下堂。

“那个叫许凉的,可是有什么特殊?”冯延瞧见庞益神色有异,方才又不舍地追问他的身世籍贯,待到人后,便趁机问道。

“冯县令,县衙里可有此人入城登记的信息?拿来我看。”庞益吩咐。

冯延一愣,他不知这刺史大张旗鼓要调查此人身世究竟是为何。但他也不敢不遵他言,便吩咐手下小吏,拿来了名册查看。

一对名册,果真与许凉今日堂上所言一致,庞益面色凝重,皱起眉头道:“怎会如此?”

“究竟如何?”冯延小心问道。

庞益方才解释道:“日间观此子面容,与已故去的安平候年轻之时颇为相似,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怪哉怪哉。”

“或许真当是巧合?”冯延斗胆进言。

“也只该是如此了,”庞益叹道。

他复又正色,言:“冯县令,我今来此,可不只是为叙些家常。”

“不知刺史大人有何相告?”冯延听闻,当即便恭敬求教。

“非是我言,”庞益回他,“今年北方战事虽歇,但因北方征战南下的流民遍地,山匪贼子横行,有害社稷安康家国安定。今石邑县北接灵眠山,便更是身负抗贼之重。丞相亲口嘱托,叫冯县令不可稍松懈。”

“下官明白,”冯延抹着汗道,“承蒙丞相惦念。”

“明白就好,”庞益笑,“你先前说你爱子饱读诗书,引来我看看。”

冯延心中大喜,连连道好,便引来他的小儿子,介绍与庞益看了。

天色已渐沉,天空泛起霞光。正是秋日里,秋风萧瑟,卷起道上的沙尘,满目皆是橙黄。

近年来因战事,北方愈发不景气,往日繁葩之景不再,倒已尽显凋敝。因山匪强盗横行,城中居民早早回到家中锁好门窗,故而往日繁华的市集也早早罢了市,只余一片空旷寂寥。

黄兴推门入院。

许凉正挽着袖子练刀,见他回来,便收了刀,放了袖子,迎过去问道:“回来了?”

“嗯。”黄兴闷声答道。

“怎么样?”

黄兴深深叹了一口气,掏出一个小钱袋抛回给许凉,回他道:“那小姑娘本就奄奄一息,我们离开不久便死了,那白日里拦在路中的女子原是个寡妇,如今女儿也丧命了,便也跟着去了,官兵怕染上病,已将他们的尸体处理了。”

“如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