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大明求生记拉拉袖>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战开始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战开始了(1 / 2)

自正统年起卫所兵的待遇一年不如一年,洪武时期的卫所兵待遇相对较好,享有稳定的住所和高质量的衣物,且不需要缴纳税款或领取月粮。此外,朝廷还向卫所兵支付一定的津贴和分红。如果出征,还会有额外的行粮和开拔银。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卫所兵一个月的工资超过了一两白银。

可是现在这些日常的津贴已经没有了,只有打仗时,才发放点开拔银,别说月银了,不是拖欠就是平时吃喝等作为抵扣了。特别是守卫边关的卫所兵,士兵们穷的连妻子,小孩的衣服都买不起,每天衣不遮体。章子俊刚上任延绥巡抚时的场景历历在目,出见士卒妻衣不蔽体,当时感叹曰:‘健儿家贫至是,何面目临其上。”

对章子俊来说,军饷不是问题,因为发放出去的不是真金白银,只要工厂能大量产出所需商品,除了能换成真金白银外,还能发放更多的“代银券”,用作内部货币流通,“代银券”一般全部用作工厂人员及军队人员的内部需求,所以非常坚挺。只要不超发烂发,就不会贬值,不像大明的废纸宝钞。因为目前把“代银券”的价值锚定了许多的商品,章子俊手握最大的就是各种粮食、白糖、肉食制品,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商品就会跟着锚定,其结果“代银券”也就成了一种紧俏品。

曹参想要组建一个新的卫所,按以往的做法就是朝廷强征周边农户变成军户即可,把目前的所有乡勇战兵全部收拢,显然这样的做法在东胜卫这里好像行不通了,光发放几万人的兵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不光是所需各种各样的装备,每日还要给吃的喝的,曹参没钱,朝廷也没钱。谁愿意跟着走?如果拿出文告一读,肯定把你当成“失心疯”了,哪怕是黄帛圣旨,也是一哄而散,鬼取(古代得精神病的称呼)了才变成军户。

而章子俊的做法跟当前的军户有所不同,首先不用纳粮,朝廷规定“每军田一份,纳正粮十二石,余粮十二石。取消徭役、均徭。”因为接下去需要大量的人口来开垦荒地种粮,到时军士们拖家带口前来,章子俊还要免费提供住房,分配农地,所产出的粮食除了兵士家人自用外,可把多余粮食卖出去,当然是用“代银券”,兵士们获得“代银券”后,就可买其它得生活用品,非常好使,也就形成了一个商品流通闭环。比如一辆上好的精铁打制马车,只要九两“代银券”,一部脚踏式缝纫机只要五两“代银券”,一只保温的热水壶只要两钱“代银券”,一只铸铁的烧煤取暖炉,加上薄铁皮烟管要三分“代银券”。这些全是当前生活中重要的大件商品。

如果没有“代银券”去购买,就要花更多的银子去换成“代银券”才能购买,计算之下极其不划算,还不如直接用“代银券”方便,这就使得“代银券”在边关极其坚挺。

有了这一层的作用,不管是曹参还是王参、吴参前来组建卫所都不管用了,那怕是拿出圣旨也起不到作用,作为朝廷派下来的兵部侍郎曹参在职位上来说,是目前整个延绥地区最高官员,连延绥总兵及正在乌兰木伦延绥副总兵张安也得听从曹参的指令,而曹参得听从宦官季融,因为宦官季融是皇帝的耳目,朱佑樘直接跟宦官季融连着线。在同来的这些低级官员里面,还有朝堂各势力安插的耳目,当然锦衣卫、东厂这些特务机构的暗桩也少不了。他妈特,明朝的所有官职里面就是这样,相互制衡。章子俊也很清楚,在自己组建的团营当中,有无数朝廷安插的暗桩,这些年来一直平平安安,主要是自己待人宽容,对待前来打秋风的许多官员,都是以礼相待,低调做人。韬光养晦果然能迷惑人,起码还没有什么人要来刺杀自己。

正当宦官季融看到城下乌秧秧地鞑靼兵马,吓的双腿发软时,章子俊转头对着季融说道:“内使大人不必惊慌,等鞑靼兵败之时,就让内使大人带来的三千兵马冲锋出去,收割战利便可。不过所担心的不是此地,而是北城门兵员薄弱,所以目前让内使大人下令城内的三千京兵做好准备,去往北城门防守。”

季融一听很是受用,起码这位平安伯是一番心意,仗打完了,让自己去捡现成的,也是一种讨好自己的行为,能把功劳让给自己,也算是识趣。要是仗打输了,也不是自己的事,跟自己没一毛钱关系,反正眼前鞑靼兵在东城门外,自己去往北城门防守这种稳赢不赔的买卖当然一万个愿意,站在城头风大,正好借坡下驴道:“伯爷说的正是,咱家就去城中军营集合营兵,到时只要城门打开,就命京城皇军三千将士冲锋。”/

章子俊一听乐了,连皇军也出来了,难道自己城中进了小本子了?

这一次对阵的鞑靼兵,听取了败兵的建议,这支明军炮火厉害,在五里外就停止了军阵前进,派出了多支百人队游骑前出不断试探,这些游骑接近城门二里地时,就遭到前出在城外堑壕中的火枪兵射杀,守城主要是从外围开始,火枪兵的堑壕及胸墙就建在距城二里地,后又出动小股木制挡车,也被明军的火油弹炸退,几轮后一时无法进取,鞑靼主将郝日烈颜就分兵五千,从侧面绕过几处沟峁,进攻北城门,东胜城就数东城门及北城门外地势平坦,利于大军进攻,可是目前把全部的火炮兵力都调往了东城门,而北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