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玄幻魔法>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第八三八章 或成黄巾最大赢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三八章 或成黄巾最大赢家(2 / 2)

了战场,负担多大可想而知。

所以现在虽然区分战兵、民兵,但其实都不是职业士兵,真要说起来,无非就是战兵比民兵吃的好,训练任务重,民兵比普通农民吃的好,任务更多。

要不是有着玻璃割韭菜,不是打仗屡屡收获颇丰,基本是挺不住的。

眼下辽东已定,辽河平原尽在掌握,大辽河之水已化,自然要开始轰轰烈烈的春耕大计。

虽河水已化,已近春分,但适逢小冰河期的东北土地,不是那么好化的。东北正经的春耕时间,农历要到三月份,西历也要四月份。现在不过才是二月份,相差一个多月的时间,土地尚未化冻,但不可能真等到化冻的时候再行动。

辽河平原并没有开发完全,还有很多的荒地,去岁耕种的田地也要进行翻土。砖窑仍旧烧砖,玻璃窑口也不能停工,树要砍,房子要盖,春汛要预防,水利必须休整,春天的渔获也不能放弃,大规模圈养鸡鸭鹅羊牛等也要谋划,凡此种种,全在大将军一人。

随着大将军一声令下,在温暖的火炕上躲了一个冬天,消耗了老大一片树林的百姓们,吹着料峭的春风走出了家门。

能生育的妇人,绝大多数都挺起了肚子。经过平整的街道上,久违的响起了稚童的欢声笑语。这个冬天,大将军创造了一个在辛亥以前不可能的记录,没有一个人因为冻饿而死。病死的更是没几个,毕竟能一路走过来的,身体都不错,比较能挺。再加上王言亲自出马,带着手下的大夫去给看病,问题没多大。

这一次为了提前出屋耕作,不至于染上风寒,或是染上了也不至于来一场病毒性流感,王言已经提前配药了。有病没病的,都喝一喝,反正也喝不坏。

百姓们走出家门,遵循着大将军的指示,带着希望的笑容,领取着耕牛、种粮、农具,又一次的开始了大建设。

在这个冬天,经过铁匠、工匠以及躲在屋里过冬百姓的通力合作,打造出了五万套王犁,以及上百个大水车的零件。

耕牛不多,只有两千余头,这是去年一路自幽州抢掠而来的。当祖宗似的伺候了一冬,到目前生了一百多头小牛犊。这是因为牛的生产周期比较长,有近一年时间。生的这一百多个小牛犊,还是先前带孕过来的。

生产之时,王大将军可是特意过去当的兽医教师,教了几个自诩精通牛事,给地主老爷专门养牛的农夫。他这一冬,可是连口牛肉都没吃过。

耕牛的稀缺,是一直伴随了两千年的。这种情况肯定得解决,圈牧场,大规模饲养,是必行之举,要不然如何丰富食谱,如何吃肉。

两千多头牛,肯定是不足够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耕作,这个时候,军队的作用就展示了出来。牲口不够,人当牲口上去拉犁,一个人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三个,权当锻炼体格了。

相比起百姓,军队种地才是主力,他们开垦大片的军屯田地后,还要去给百姓种地,前边为公家的,后边是自己家的。

对于军队的兵役年龄,现在并没有完全推行。因为这不只是当兵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括物质水平,医疗基础,教育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的,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的。

现在人口生育提到十八岁,这是必要的。多的三四年时间,相比起生十个,只有那么三四个能活到十岁,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服役年龄,虽然现在没有提到二十岁,但是也在收紧,各卫会慢慢的裁汰三十二岁以上,还不是军官的老兵。

基础教育,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好比现在,他就是印出了书,就是把蔡邕也弄过来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师者教书?

至于造纸、印刷对于豪族的冲击,基本是可以忽视的。因为这个根在教育上,在于国家选官体系上,无人教导,把书发的到处都是,有几个认识字能看懂的,这注定需要十年二十年的过程,才能初步的在教育上有一定的建树。

而教育的基础,是物质条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才能有时间去学习进步,进而培养出一个什么远大的目标。

同样的,物质条件也决定了医疗基础,看病要花钱,培养医者要花钱,药材要花钱,研究要花钱,如此种种。医者,又决定了婴儿成活,病人得救,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这又是决定兵役的一个基础。

而兵役制度,又决定了保护生产资料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保证自己的生产所得,保证人民的生命,才能不断的改善物质基础,进而推行教育、医疗体系的建设。

汉代人民寿命,普遍在三四十岁左右,他们死于饥饿,死于严寒,死于疾病,死于兵祸。但以上种种之事都在向好发展,寿命是自然而然便提高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