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原片的剧情很简单,也很寻常。
班上有一位学习成绩好,长得又漂亮的女生。
这样的女生,自然而然成了班上很多男生暗恋的对象。
男主的一帮好哥们无一例外也都全喜欢上了她,各自用着自己的方式,接近女生,吸引女生的注意。
方式也都是青春期男生经常用的幼稚行为,在女生面前耍帅、故意气女生、找女生问问题……
只有男主例外。
或许现实中也不例外,只是为了表现男主的特殊,或者是想把喜欢的这个过程表现出来,再或者干脆是作者的傲娇自尊心。
全片随处也都能感受到这点,明明喜欢得不行,却非要表现得男主没有主动追女主,是女主有主动才在一起的,分手也不是被女主甩,是两人互不理解,都不愿在一起……
就很幼稚,很别扭。
但不论现实如何,片中的男主,随着女主被老师安排来辅导他功课,在相处中,也慢慢喜欢上了女主。
而女主,也因为有次忘了带英语书,男主把自己的英语书给了她,结果导致被英语老师惩罚,女主从此开始认真负责的辅导男主功课。
或许因为男主的努力,又或者是男主的幼稚总能逗她开心,在相处过程中,女主也渐渐喜欢上了男主。
最后高考女主因为例假发挥失常,两人去了两所不同的学校。
期间有过排队用学校公用电话煲电话粥和约会的甜蜜,但最终因为男主组织一场拳击比赛被打得鼻青脸肿而分手。
后面女主又短暂的和胖子在一起过。
最后结局是各奔东西的一群人聚在一起参加女主和别人的婚礼。
没有堕胎,没有车祸,没有绝症,没有出轨……
除了男主和女主在一起的过程过于理想化了点,其他的都很寻常。
而寻常也就意味着大众化和普遍性。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这部电影会成为一代人的经典。
因为很多人真的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
而改过之后的剧本,能在原片找到相似经历的人,对新电影同样能产生共鸣。
甚至对原片无感的人,也有可能被新电影所触动。
剧本围读之后,拍摄工作正式开始。
老旧的教室内。
前方黑板上方贴着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两边也都挂有名言名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镜头再来到教室中央,不需要任何滤镜,也不需要鼓风机吹,只非常写实的往刘艺菲那张脸一拍,什么女神、白月光、梦中情人这些词瞬间都有了答案,教室里男生们为何躁动的原因也找到了。
“好,过。”
有顾长未这样的摄影大师亲自掌镜,拍摄进行得很顺利。
大部分镜头都能几遍就过。
但也不是所有镜头都这样。
比如拍摄男主没在,或男主视线之外的部分镜头时,很可能一個镜头拍几十遍,来来回回拍个几天都仍旧不能让导演满意。
而这类镜头大部分都是刘艺菲的戏份,导致刘艺菲经常被导演叫到监控器后去说教指导。
让其他人一时都不知该庆幸还是羡慕。
剧组的拍摄效率也因为那可能只占全片一两成的镜头被拖得很慢很慢。
拍这部戏之前,剧组的这帮演员都听说过韩家栋拍戏的效率。
基本上就是一个月搞定一部戏。
可这次,拍了将近一个月,居然连三分之一还没拍完。
法大。
鱼幼楚最近总有些心神不宁。
自己老家那个同为川渝人可能都没听说过的小县城,最近居然在网上出名了。
但出名的方式,鱼幼楚又很不能接受。
因为网上居然说自己老家会发生大地震!
她和其他普通网友一样,也根本不信这种毫无根据的传言。
但作为一个文川人,她又不能完全不信。
毕竟自己家人都在那里。
万一是真的,后果她真不敢想。
所以纠结许久之后,她还是在预言的那个时间前一天,借了室友苏梅的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苏梅虽然没获得保送资格,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本校研究生,还又跟鱼幼楚选在了同个宿舍。
电话打通后,鱼幼楚难得撒了一次谎,言之凿凿的跟家里人说了明天会发生地震的事,让家里人在那段时间别待在家里,尽量去一个宽敞的地方。
在父母都答应后,鱼幼楚又不由庆幸,幸好那个时间是白天,不是晚上,不然还真不容易说服家里人。
第二天的早上还有中午,她在去上课前,又再次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到下午上课时,她已完全无心听讲,整个人都有点精神恍惚的感觉。
等到感受到那轻微的晃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她已经豁然起身。
“鱼幼楚同学,你有什么问题吗?”
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