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不急,等明年或是后年夏天,赶着暑假,咱一起回去看看。”
那边的盛希平,听出了父母的思乡之情,于是笑呵呵安慰道。
老家那头冬天不好受,比不得东北有的是柴火可劲儿烧。
那边烧草比较多,炕不算热乎,也很少烧炉子,屋里还赶不上外头有太阳舒服。
所以盛希平才说,等夏天回去,最起码不冷。
盛连成和张淑珍互相看了眼,都叹口气。
“说的轻巧,这一大家子人呢,都回去住哪儿?
老家那头日子也不好过,要是咱这么些人一起回去,住一两天还行。
住时间长了,不得把你大爷和你三叔他们吓坏了?哪有那么多吃的供咱?”张淑珍摇摇头。
如今这时候,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可别回去吓唬人了。
有那个往回走的钱,不如邮回去,家里老人还能得点儿实惠的。
“前些天,已经让老大往回邮了东西和钱,你就放心吧,指不定哪天,老家就来信了。”
张淑珍这话说的,她自己都不信。
这边年年往老家那头寄东西寄钱,可盛家那头,接了东西和钱,别说是表示表示了,连回信都少。
倒是张淑珍娘家那边儿,年年都往这边寄点儿老家的特产啥的。
东西不在多少、贵贱,关键是一份心意。
夫妻这些年,张淑珍早就习惯了盛家的处事作风,当着孩子的面儿,她也懒得吐槽什么,给丈夫留点儿面子。
盛连成又不是傻,何尝听不出来妻子话里的意思?可那头都是他的亲人,他能说啥?
“嗯,今年得亏老大在家,啥事儿都不用我操心了。”盛连成也只能哼哈答应着。
“吃饭,吃饭,今天的饺子好吃。”
盛家的生活再好,也不可能天天吃饺子。
大米白面全凭供应,每个月就那点儿,所以平日里还是大饼子啥的粗粮多一些。
大人们在闲聊的工夫,孩子们则是低头努力干饭,就连盛新华,也是两口一個饺子,吃的那叫一个香。
张淑珍见孙子碗里的饺子吃没了,又给夹了俩,“哎呦,你慢慢吃,别着急,饺子这么多呢,别吃撑了。”
看着小孙子虎头虎脑的样子,张淑珍忍不住就笑。
再看看儿子闺女儿媳妇,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行啊,只要这一家子人和和美美的,其他的事儿也就没必要计较了。
老家那边离着远,爱咋地咋地吧,反正眼不见心不烦。
“姑娘,你吃着饺子咋样儿?要不多来点儿醋?”
张淑珍看了看对面的周青岚,不知道今晚的饺子,周青岚能不能吃得下。
“妈,饺子还行,我倒了不少醋呢。”周青岚闻言,连忙摆手。
刚才她尝了俩饺子,就觉得嘴里没味儿,所以往那小碟里倒了挺多醋,这么酸溜溜的吃着,还挺好的。
“妈,你可别让她再放醋了,我的天,刚才她倒了那么多醋呢,我看着都觉得酸。”
旁边的盛希平一脸惊恐的看着周青岚,从来没见着谁吃饺子倒那么多醋的。
这么个吃法儿能行么?那牙不得酸倒了啊?
“你懂什么啊?酸儿辣女,你媳妇这一胎,估计怀的又是个小子。”
张淑珍一听却眉开眼笑,在他们这辈儿人的心里,多子多孙多福气的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了。
小子多了家里出力干活的多,干活的多挣钱就多,这林场里头都是出大力的活,小子长大了咋地也能混个工作,女娃子找工作难。
并不是谁重男轻女,而是有些东西,就这样,没办法。
“还不如来个闺女呢,我喜欢闺女,听话、懂事,体贴人。”盛希平在那头小声嘟囔。
儿子已经有一个了,再来一个也不稀罕,有个闺女多好,贴心小棉袄呢。
“那生男生女还是能挑拣的?你种棵豆子,能长出来苞米是咋地?
你管是闺女还是小子呢,知道心疼爹妈的,小子也一样孝顺。
要是个白眼狼,不管闺女小子,该气人一样气人。”那边,盛连成开口说道。
“咱家没那么多讲究,别管闺女小子,都一样对待。
好好把孩子养大了教育好了就行,啥闺女小子的,只要出息了,一样得济。”
得,一家之主都发话了,盛希平还说啥?闺女小子的也不用纠结,爱啥啥吧。
能投胎来盛家,那就是几辈子修来的缘分,好好珍惜就是了。
这年月,过小年也简单,没有辞灶那些讲究,灶王爷都不让贴的,拿啥辞灶?
放挂鞭,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顿饺子,小年也就算过了。
盛连成爷俩在山上住了好几个月,回到家里自然有不少话要说。
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喝着茶水唠着嗑儿。
盛连成爷俩说说山上的事儿,盛希平说说他在家这些日子打猎都弄了啥。
寻常百姓的日子,也没那么多波澜壮阔,平平淡淡才是真。
“老二,你在山上干活咋样?没人找你麻烦吧?”
今年知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