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五代十国往事> 第376章 低调内涵王审知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6章 低调内涵王审知(1 / 2)

王审知身长七尺六寸,紫色面堂,方口隆准,总之就是帝王之相。喜欢骑白马,人送外号“白马三郎”。他对哥哥王潮十分恭顺,每当他犯错的时候,王潮经常拿棍子抽他,而王审知从来不躲、不挡,更无怨恨之色。

从光州南下到平定福建以来,王审知立功最多,在军中也最有声望。于是王潮舍弃父死子继,而选择了兄终弟及。

王潮病逝后,王审知把职务让给二哥王审邽,王审邽坚辞不受。于是王审知自称威武军留后,奏报中央。

大唐朝廷随即任命王审知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进入到了王审知时代。

王审知为了稳定政权,做了一系列的努力。

首先是处心积虑地为王潮挑选墓地,在王审知的运作下,将王潮葬在了晋江县北郊的盘龙山,名义上是借“盘龙山”的美好寓意,实际则是尽量弱化王潮在福州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王审知秉承了王潮对待陈岩家人的优待态度,善待陈岩子嗣,强调王氏取代陈氏的合法性。

还有就是制造舆论。如前文讲王氏三兄弟与先锋官拜剑定老大,此事明显是后人捏造的,“剑跃于地”显然是违背科学常识的,而且在这个传说中,是王审知拜得剑跃,然而王审知却推让给了大哥王潮,这更违法常理。很明显,这是王审知集团杜撰,强调上天本意就是让王审知做领导者

又有一次,王审知事先买通了一位和尚,然后请他在庙会时登坛打禅。庙会上人山人海,就在游客最多的时候,该和尚忽然指着人群中的王审知,说道:“金轮法王第三子降世临凡,执掌闽地生杀大权!”人们信以为真。

王审知还编造童谣,“潮水来,岩头没潮水去,矢口出”。人们解释为“潮”指的是王潮,“岩”指的是陈岩,而“矢口”合起来就是“知”,所以童谣的意思预示着王潮来了,陈岩就走了,王潮走了,就该王审知了。多么牵强附会!

王审知给大哥王潮的儿子和二哥王审邽的儿子都安排了很高的官职,地位高、俸禄高,却都不掌握实权,特别是王潮的长子王延兴,被王审知任命为自己的副使,给人一种王延兴是王审知接班人的错觉,以此来安抚王潮诸子。

其中,王审邽的儿子王延彬被任命为泉州刺史,治理革命首善之区。王延彬治理泉州十七年,颇有善政,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喜庆祥和。然而某一日,王延彬得到了一只白鹿和一枝紫色的灵芝,有位浩源和尚告诉他,这是帝王的征兆。从那以后,王延彬就认为自己可以当皇上,开始腐化堕落,不仅怠于政事,他更做了一件突破底线的事:派人秘密向后梁朝廷进贡,请求任命他管理福建。

不料事情败露,王审知诛杀妖僧浩源,将王延彬撤职软禁。

王延彬案很值得深思。它既能证明王氏子孙,特别是王潮、王审邽的儿子们,从内心深处并不一定完全认可三叔王审知的统治,有夺权的冲动再者,王延彬真的要谋反吗?还是王审知自导自演?毕竟,王延彬是“延”字辈儿里才能出众的佼佼者。

稳定内部的同时,王审知也要寻求安定的外部环境,背靠大树好乘凉。

王审知审时度势,选中了当时最粗壮的一棵大树汴州朱温。于是积极向朱温靠拢,在朱温的表奏下,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爵封琅琊王。

一番操作下来,王审知基本控制住了福建局面。

朱温篡唐建梁后,王审知也是最早一批表示认可的藩镇,积极向朱温的后梁称臣纳贡。

当时,由于淮南杨行密的阻隔,福建与中原的陆路交通被切断,王审知就通过海路绕道山东半岛,从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登陆,再到汴州进贡。当时海路极为凶险,船翻人亡的事故频发,贡使的死亡率高达40左右!然而王审知依然坚持年年进贡,表达自己赤诚的忠心。

朱温非常感动,先给王审知加兼侍中,紧接着加中书令、福州大都督长史、进封闽王。

后梁开平三年909,淮南吞并了江西全境,势力范围与福建接壤,于是派张知远出使福建,谋求睦邻友好。

然而张知远却借着淮南吞并江西的余威,态度傲慢,言语间充满对王审知的不屑与恐吓。王审知大怒,当即斩杀张知远,并把淮南的书信转发给朱温,以斩杀淮南使者、与淮南断绝关系给朱温纳了一份大大的投名状。

随后,王审知又积极地与杭州钱镠增进关系,贞明二年916把女儿嫁给了钱镠的儿子钱元珦次年又让次子王延钧娶了南汉刘岩的女儿。

如此一来,王审知为福建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虽然与淮南交恶,但终其统治,双方也并未发生大规模冲突。

相反,明确地与淮南划清界限,就得到了周围与淮南为敌的所有势力的支持和拥护。

李存勖推翻后梁,王审知立即向后唐称臣纳贡,并主动把境内的永昌县改名为福唐县,以避后唐讳昌。

后唐朝廷加王审知检校太师、守中书令。

同光三年925,王审知病重,把军政大权交给了长子王延翰。12月,王审知病逝,长子王延翰自称威武军留后。

王审知的历史存在感非常低,低到从黄巢起义到李嗣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