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引领社会秩序的乐章:论音乐与治世之道
凡是有声音的事物,都是人心所产生的。情感在内心中动起来,然后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形成文字被称为音乐。所以治世的音乐安定和谐,符合规范;乱世的音乐充满怨恨和愤怒,不符合规范;亡国的音乐悲伤思念,其人民困苦。声音之道与正道相通。宫音代表君王,商音代表臣子,角音代表平民百姓,徵音代表国家事务,羽音代表物品。这五种音乐如果不乱,就不会有忧愁和困惑的声音。
宫音一旦混乱,国家就会荒废,君主会变得傲慢;商音一旦混乱,臣子会败坏;角音一旦混乱,人民会怨恨;徵音一旦混乱,国家的事务就会勤奋,但也带来悲伤;羽音一旦混乱,国家的财富就会匮乏。这五种音乐都混乱,互相侵犯,称之为慢。这样一来,国家的毁灭就指日可待。郑国和卫国的音乐都是乱世的音乐,比起慢还要更糟糕。桑间濮上的音乐则是亡国的音乐,国家的管理混乱,人民流离失所,诬陷之风盛行而无法阻止。
凡是有声音的事物,都是源自人心;乐曲则与伦理伦常相通。因此,只懂得声音而不懂得音乐的,只能算作禽兽;懂得音乐而不懂得乐曲的,只能算作普通人。只有君子才能真正理解音乐。正因为如此,通过审慎辨别声音来认识音乐,通过审慎辨别音乐来认识乐曲,通过审慎辨别乐曲来认识政治,这样治理道路就会得到充分准备。
因此,对于不懂声音的人无法谈论音乐,对于不懂音乐的人无法谈论乐曲,只有懂得乐曲的人才能谈论礼乐。如果懂得音乐和礼乐,就可以说是具备德行。德行指的是修养。所以乐的根本并不是极致的音量,食宴的礼仪也不是极致的味道。清庙中的琴,红弦稀疏,一倡而三叹,留下遗音。
大宴的礼仪,使用玄酒和腥鱼,菜肴混杂不搭配,留下遗味。因此,先王制定礼乐的目的,并不是追求口腹之欲,而是要教导人民平衡好坏的感受,回归人性正道。
人生本性是安静的,这是天性;当感受到物事时才会有动作,这是人性的庆幸之处。物事来到人面前,人便知道了喜恶之所在。如果喜恶没有内在的节制,而只是受到外界的引诱而无法自持,那么天理就会灭亡。因为物事对人的感动是无穷无尽的,而人对喜恶的节制能力有限,所以物事来临时人很容易被物化。
人物化的结果就是忽视了天理而过分追求个人欲望。于是就会出现违背、逆反、欺骗和虚伪之心,滥淫乱伦的行为。因此,强者欺压弱者,众多的人欺凌少数的人,聪明的人欺骗愚蠢的人,勇敢的人又怕困难,疾病不得到治疗,老幼孤寡无法得到应有的照顾,这就是大乱之道。
因此,先王制定礼乐,为了约束人民的行为:穿麻服哭泣,是为了约束悼念丧事;敲钟打鼓,打战干戚,是为了和平安乐;结婚仪式,冠笄成年礼,是为了区别男女。
这篇文章通过探讨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音乐在不同时期对于人民生活和国家管理的影响。作者认为,音乐是源自人心的,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并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传递各种信息。
凡是有声音的事物都与人的内心产生关联,而乐曲则与伦理道德相通。文章以宫、商、角、徵、羽五种音乐来代表君王、臣子、平民、国家事务和财富,指出如果这五种音乐混乱,将带来社会的困扰和毁灭。
文章还探讨了审慎辨别声音、音乐和乐曲的重要性,并强调了礼乐的作用,它不仅仅是追求口腹之欲,更是教导人民平衡感受、回归正道的工具。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意识到音乐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表达和塑造力量。正如文章所说,治世的音乐安定和谐,乱世的音乐充满怨恨和愤怒,说明了音乐对于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音乐能够激起人们的情感,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思考。通过审慎辨别声音、音乐和乐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和社会。
文章还强调了礼乐的重要性。礼乐作为一种制度和仪式的安排,可以约束人民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穿麻服哭泣、敲钟打鼓和结婚仪式等礼乐活动都有着特定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引导人们正确行为、区分男女、庆祝和悼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遵循适当的礼乐规范,人们可以保持内心平衡,并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在今天的社会,音乐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君子,我们都应该认识到音乐的力量和影响,学会欣赏和创造有益的音乐作品。同时,我们也需要回归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注重礼乐的教化作用,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性的充分发展。
140、礼乐之道:和谐共进的智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