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智慧与正义的银河之旅:太公望吕尚的传奇故事
太公望吕尚是东海上人,他的祖先曾是禹的四岳之一,对平定水土有功。虞夏之时封为吕或申,姓姜氏。夏商时期,申、吕可能是分枝庶子孙,或者是庶人,成为太公尚的后裔。本姓是姜氏,以封的姓氏,所以称为吕尚。
吕尚曾经穷困,年老了,以伪装成渔夫钓到了周西伯的眼前。西伯要出去打猎,卜问后表示:“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虎、不是狸猫;所获得的是一位霸王的辅佐。”于是周西伯出去打猎,果然在渭阳遇到了太公望,二人交谈非常高兴,周西伯说:“自从我的先君太公说‘当有圣人去周,周就会兴盛起来’,你就是那位圣人吗?我早就一直盼望着太公望您。”于是称呼他为“太公望”,携带他一同归来,并立他为自己的师傅。
有人说,太公博闻强记,曾经侍奉纣王。因为纣王暴虐无道,太公离开了他。太公四处游说诸侯,却无所遇,最终回到了周西伯那里。也有人说,吕尚是一位居士,隐居在海滨。周西伯拘留了羑里、散宜生和闳夭素知,后来招募了吕尚。吕尚也说:“我听说西伯很有才干,也善于照顾老人,何不去呢?”这三个人为了西伯而寻找美女和珍奇物品,献给纣王,以赎回西伯。西伯得以脱困,重返国家。尽管太公和吕尚事情不同,但他们的目标都是成为文武的师傅。
周西伯摆脱了羑里的束缚,回归后,太公和吕尚暗中密谋修德以推翻商政,他们的计谋多涉及兵权和奇谋,因此后世对于兵法和周朝的阴谋权谋的言论大多源起于太公。周西伯统治稳定,处理了虞芮的诉讼案,诗人称他得到天命,称为文王。他征服了崇、密须和犬夷,大力建设邑城。天下三分,其中二分归于周朝,太公的谋略功不可没。
文王去世,武王继位。九年后,为了继承文王的事业,武王东征以观察诸侯是否聚集。出征的军队,太公尚父左手持黄钺,右手执白旄,发誓道:"如有背叛的,请杀之!"然后到达盟津。诸侯们没想到会有这次会议,结果八百诸侯都来了。诸侯都认为纣王可以攻伐了,但武王却说:"还不可行动。"于是他们返回,与太公一同制定了这个太誓。
两年后,纣王杀害了武王的儿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准备出兵讨伐纣王,进行卜问,占卜结果不利,正在这时风雨暴至。群臣都非常害怕,只有太公坚定地劝说武王,于是武王果断出兵。十一年的正月甲子日,在牧野发誓,伐商纣。纣王的军队被击败。纣王逃回后登上鹿台,但最终被追击杀害。第二天,武王在社稷台上举行了祭祀,群臣奉上明水,卫康叔负责摆放席帏,太公尚父负责祭祀,史佚负责祝祷,表达了神灵惩罚纣王罪行的意思。散发纣王鹿台中的财物,发放钜桥的粮食,以帮助贫民。修葺比干的坟墓,释放箕子。后来迁移九鼎,整顿周朝政治,实现了天下的革新。太公尚父的策略起了很大作用。
在这部神话传说的故事中,太公望吕尚展现了惊人的智慧和谋略,他不仅在关键时刻帮助周西伯摆脱困境,还与他共同策划推翻商政。吕尚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对正义的追求,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和仰望的人物。
故事中的太公尚父与吕尚的团队精诚合作,他们不仅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还在关键时刻冷静审慎地作出决策。他们通过制定太誓,集结了八百诸侯的力量,最终成功推翻了暴虐的纣王。他们的行动展示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正义与和平的积极价值观。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太公尚父、吕尚以及他们的团队的智慧和勇气,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权力的斗争和统治者的威严。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和平与正义的渴望,以及追求公平与幸福的力量。
这部作品引人入胜,故事情节紧凑,同时又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它让我们明白,智慧和勇气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坚持正义,勇往直前。这是一个令人振奋和励志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和传颂。
214、权力与传承的兴衰
于是武王平定商朝,称王天下,封尚父于齐营丘。东巡途中,过夜行得很慢。逆旅之人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容易失去。客人睡得很安心,恐怕并非前来担任国家职务的人。”太公听到后,即刻穿衣起行,一直亮到国家。莱侯前来侵略,与他争夺营丘。营丘位于莱地的边境。莱人是夷族,遇到纣王的乱世,而周朝刚刚建立,未能集合远方的势力,所以与太公争夺国家权力。
太公到达国家后,修缮政治,顺应民俗,简化礼仪,发展商业和手工业,利用渔业和盐业的利益,致使人民纷纷归附于齐国,使齐成为大国。当周成王年幼时,管蔡发动叛乱,淮夷背叛周朝,因此派人召集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确有能够征伐的。齐由此得以征伐,成为大国。”都营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