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舍弟诸葛亮> 第206章 由谁来说“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呢?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6章 由谁来说“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呢?(1 / 3)

说句良心话,《三国演义在白门楼这一段剧情中,还是稍稍美化了曹操的。

主要的美化点就在于:《三国志里吕布并不是被擒的,而是最后在只剩一座城楼的情况下,主动投降停战的。

当然,侯成、宋宪、魏续也确实有背叛吕布,并且绑缚了吕布军重要人物、献出城门去投曹,但他们绑缚的是陈宫,不是吕布本人。以吕布的武艺,他们根本无法得手。

注:《三国志原文是“兵围急,乃下降”,也就是被围攻急迫时,主动投降。

而曹操在绑了吕布后,一开始犹豫不敢杀,其实也是担心背负上“杀降”的恶名。这才需要借刘备之口说出“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把这个恶人做了,曹操才好洗脱杀降之名、放开手脚诛杀吕布。

只可惜,历史已经被诸葛兄弟的蝴蝶效应改得面目全非。后续会如何展开,怕是连开天眼的人都无法预测。

……

一刻钟后,曹操亲自来到彭城东门城楼,周边局势已经被曹军彻底控制,城内吕布军也全部投降了。

两个壮士绑了吕布来到曹操面前,而吕布果然也吼出了他那句名言:“缚太急,乞缓之!”

他觉得这是投降者应有的待遇。

如果是被擒,绑再紧都是应该的,有什么可叫唤的?

曹操果然也是冷笑一声:“缚虎不得不急也!”

吕布陪着笑脸,表情谄媚地求饶:“明公所患不过布耳,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天下不难定也!”

曹操本不欲赦之,想要斩草除根。

但见吕布竟如此低声下气、卑辞屈礼,曹操也陷入了犹豫,一时不想背负杀降恶名。

曹操下意识想顾左右而言他,但扭头一看,旁边并没有合适的接话之人,氛围顿时就尬住了。

这一世的曹操,身边可没有一个刘备来帮他做恶人了!

这还怎么一意孤行坚持杀吕布?

而吕布看曹操抹不开面子,终于有机会说出更多原本历史上他没机会说的求饶言语:

“明公虽雄才大略,可布也曾听闻明公对陈元龙说过‘天下纷扰,狐兔未息,不敢先饱’。如今狐兔依然未息,相比三年前说此话时,只有袁术伏诛、布愿臣服明公。

其余袁绍、刘备、刘表、孙策,依然足以为明公心腹之患!明公若不放心布掌握兵权,布宁为一骑将,不要兵权、临阵奉命冲杀便是!

且布此前迟迟不降,皆因不愿卖友求荣耳。布深知陈公台有大罪,必不能得赦免,而布当年能崛起,全赖公台、孟卓张邈撑持,布岂能为求独活而陷恩人于死地?

如今公台已被赵云所杀,布获悉之日,便已再无挂碍,存了开城投降之心。只因酒色颓废,多犹豫了两三日,被魏续、宋宪抢了先!请明公明察!”

不得不承认,吕布此人虽然智商较低。

但是在涉及生死时,还是爆发出了平时难以企及的口才和逻辑高度。

一时间,竟灵感大爆发,有条有理层层递进地说出了四段求饶乞活的大道理。

连曹操听了,都不由心动。

确实,吕布反复无常,卑鄙无耻,这是曹操早就知道的。

两人陆陆续续打了五年了,曹操早就把吕布的每一处人性弱点都摸透了。

但吕布竟主动提出平时可以不掌握兵权,这個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

而曹操这边,一来是这一世没有刘备帮他做恶人,提醒“丁原董卓之事”。

二来么,曹操也确实感受到了袁绍超过历史同期的压力。而且曹操没有刘备的投效未来也不可能有关羽土山约三事了,在绝世猛将方面确实有短板。

他也担心将来缺乏打得过颜良文丑的猛将。

“吕布既然肯完全放弃兵权,倒是可以考虑暂时留他一命……大不了让他写一个请罪的奏表,然后以天子名义将其置于闲散之职。

如若将来真和袁绍开战,急切之际,也可以吕布为骑将,或能挫败袁绍先锋,但终究不能大用。

而且一旦发现他另有异动,便需抓住证据,将其斩杀!要是将来打赢袁绍后,吕布还没露出异心,那就徐徐图之、另找借口,反正此贼不能活太久,到了没有利用价值之时,便当斩杀!”

曹操内心犹豫半晌,最终如此盘算。

没有刘备帮他分担恶名,杀降终究不好听呐。

而且曹操也意识到:丁原、董卓玩脱,关键还是在于他们将吕布引为心腹,这才遭反噬。而袁绍用吕布时,最后闹到不得不派刺客刺杀吕布,也是因为当时吕布的部曲还都是听吕布本人的,尾大不掉。

现在吕布已经众叛亲离,侯成、宋宪、魏续都会担心吕布清算,高顺、成廉、魏越已经被擒,自己只要不将其引为心腹,学袁绍一样“阴御之”,吕布还有什么可怕的?

最后,曹操还想到了一点考量:如今张辽可是被赵云生擒、归刘备俘虏了。

至今还没听说刘备有正式劝降张辽,只是将其监押,可见刘备必是担心吕布未死、尚未到劝降张辽的时机,想再缓缓。

要是自己杀了吕布,张辽没了故主,到时候投刘备必然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