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圣彼得堡,冬宫。
自从彼得大帝迁都以后,圣彼得堡就成了俄罗斯的中心,同时也就意味着其战略西向。
到了叶卡捷琳娜大帝及亚历山大一世时期,沙俄不仅是抵挡法国的排头兵,更是各国扑灭国内革命的救火队,所以得了一个欧洲宪兵的称号。
但也是如此,自大的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尼古拉一世自杀,或者说病故,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订巴黎和议。
俄罗斯丧失了几十年来的南下成果,如,黑海中立原则,奥斯曼帝国收复旧土等等,以至于国内动荡不安。
这时候,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农奴改革,割贵族的肉来缓解社会矛盾。
或者说,这场改革救了整个沙俄社会。
因为资本主义浪潮汹涌,政府的掌控力达到了低点,沙俄王权不振,即将失去对全国的控制。
即,国家控制力降低,军队损失惨重,全国范围内农奴起义此起彼伏。
农奴解放运动表面上是为了解放农奴,实际上是为了跟封建主抢人,从而发展工业化,发展资本主义。
这与美国内战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解放农奴,亚历山大二世还对政治、军事、司法、国民教育、财政、书报检查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如,覆盖全面的文官制度取代了包税制,廉价的义务兵取代了贵族兵。
虽然这个帝国官僚主义重重,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但其本身强大的体量,以及改良,让其国力突飞猛进。
对于这一点,财政大臣康克林最有发言权。
当年打完克里米亚战争,一次性烧掉了8亿卢布,导致沙俄政府债台高筑,陷入了破产的危机。
这还是因为沙俄士兵薪资低,只有月入三块卢布(1.5银圆)。
为什么称沙俄士兵为牲口?
就在于他们经常住在贵族或者平民的马厩里,根本就没有日常的军营,沙俄政府自然就不需要补给。
沙俄的步兵团都要自己动手负责制作军服和靴子,团里不仅有裁缝和鞋匠、理发师、面包师、铁匠、木匠,还有金属工、木工、油漆工、歌手和乐队。
沙俄的团就是士兵衣食住行的所有来源,也是士兵们储存养老钱的地方,团就是沙俄农村士兵的公社。
在不做人方面,沙俄此英国还不做人,平均每1万人才有一个军医,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沙俄20万大军开进罗马尼亚,就因为霍乱死了一半。
根本就没有医生和药品。
扯远了……
在改革前,沙俄的财政收入只有三亿卢布,如今已经跃居四亿卢布(两亿银圆)。
尤其是伏特加专卖,从6,000万卢布增长到一亿三千万,他可是出了大力的。
就算如此,沙俄政府也是左支右拙。
康克林还有高招。
在解放农奴之后,他以高出市价数倍的价格卖出土地给农奴,农奴们还不起,只能还政府的高利贷,长达四十九年。
仅此一项,沙俄政府每年能获利上千万卢布,而且还是长久的买卖。
再加上承包矿场,以及各种赋税,沙俄的财政才宽松些。
来到冬宫,康克林松了口气,鱼跃的乘坐马车进入其中。
冬宫面向涅瓦河,有 3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气势雄伟。
宫内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装璜,还有各种质地的雕塑、壁画、绣帷装饰,充斥着沙俄的奢侈。
虽然国家财政困难,但是沙皇陛下却是财大气粗,仅仅是包一夜情妇,也能舍去十万卢布。
“陛下!”康林夫看到气喘吁吁的沙皇,忍不住惊奇起来。
年轻的沙皇跟尼古拉是一样,都留着胡须,大鼻梁,脸上带着沙皇传统的刻薄面相。
在位十来年,亚历山大二世已经坐稳了皇位,完全没有了一开始的动荡不安。
一旁,陆军大臣米柳京正眯着眼睛对坐着,不知在想什么。
“我的大臣!”亚历山大二世气势汹汹道:“政府还能挤出多少卢布?”
“您这是?”
一旁的米柳京开口道:“阁下,在中亚地区,那些蒙古人的地盘上,帝国遭受了一项耻辱。”
“臣服多年的蒙古人,突然叛变,已经转向了东方契丹人。”
“一万多哥萨克骑兵遭受屠杀,帝国损失惨重。”
这时,亚历山大二世突然插话:“更关键的是,帝国的东方战略被捣毁了,这影响到了国家的步伐。”
说实话,对于那一万多如同炮灰一样的哥萨克骑兵,包括沙皇在内的政府贵族,根本就毫不在意。
因为这样的炮灰,在沙俄应有尽有。
但是没有了满清这个支点,沙俄面向东方的征服战略就功亏一篑,或者说是几十年来的安排前功尽弃。
同时,满清这样好用的雇佣军叛变,也是让沙俄怒火中烧。
就像是臣服的奴隶突然掉转枪头,对准自己的主人,这样的示范性效应影响极大。
这样一来,整个东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