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仁孝,场间的众臣,都不敢说一个不字。
敢说不字,岂非是忘记了先帝的恩义?
连老领导的恩义都不在乎了,是为不忠。
而让新君刘禅不能尽孝,实为不义。
说一个不字,便彻底成为不忠不义之臣,这些人怎么敢的?
没有人敢冒这个天下之大不韪!
于是乎,这些臣僚纷纷上前请命。
丞相诸葛亮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先帝功高德厚,理应立庙祭祀,以慰其在天之灵。”
法正亦是出列,声如洪钟,奏道“先帝自布衣起事,秉持正义,荡涤乱世之污浊。其德行之深厚,仁爱之广被,犹如春风化雨,润泽万生。先帝之武功,亦震烁古今,赤壁一役,破曹贼之锐气;定益州,取汉中,收关中,兴复长安,皆显英雄之本色。如此功绩,岂能不立庙以祀?”
吴懿继而进言“先帝之英勇,天下皆知;其仁政,万民称颂。彼之在世,犹如明灯照耀四方。今虽百年,其光辉犹在。立庙祭祀,不仅可彰显先帝之伟大,亦可激励我辈效法其精神,继续守护这季汉江山。”
董允亦不甘示弱,奏道“先帝之德,高山仰止;其功,景行行止。彼之仁德,深入人心;其武功,震慑四夷。立庙以祀,实乃顺应民心之举。望陛下明察。”
刘禅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既如此,朕便令丞相、司徒、尚书令、太仆、中正等共商定夺,为先帝选定庙号,并着于竹帛,传于后世。”
于是乎,刘禅继位的第一件大事,便安排下去了。
给刘备立庙号!
之后,刘禅散去外朝,召见内朝诸臣,在偏殿议事。
太子与皇帝,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太子虽然同样身份尊贵,但绝对不如皇帝。
皇帝乃天子也!
天子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是神权的象征。
天子的尊贵,非言语所能形容。其位居九五之尊,掌天下之权柄,受万民之敬仰。
天子乃天命所归,承天之宠,受地之瑞,其威严不可侵犯,其尊贵不可亵渎。天子之言行,皆为天下法则。
正所谓之金口玉言。
只是当了几个时辰的皇帝,刘禅便有一种痴迷于权力的感觉。
也难怪这么多人想到那个皇帝,坐在这个位置上,几乎是权力的顶峰,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你看谁不爽,就能杀谁,看谁长得好看,便可将她纳入宫中,看到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好玩,都能据为己有。
而且非常的光明正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天下万物都是你的,还有什么事情是你不能干的呢?
刘禅都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了。
当然
作为熟读历史的刘禅,也知晓,皇帝与皇帝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作为皇帝,你是可以胡作非为,但是下场是什么,那些荒唐昏庸的皇帝,已经是给你做了示范了。
天子尊贵与否主要看是否手握大权,比如魏晋时期,只知王谢不识司马,古人并不是死心眼,皇帝也并非就一定尊贵,皇权弱时,大臣换个皇帝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皇帝比起来,刘禅现在这个季汉皇帝,又算得了什么?
只有你做出了功业,能够直逼这三位,方才能够称之为明君。
但要被称之为千古一帝,就需要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了。
偏殿之中。
刘禅端坐于龙椅之上,年纪虽轻,但眉宇间已流露出几分威严。他的双目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让人不敢轻视与小觑。
丞相诸葛亮身着青色长袍,手持羽扇,站在一旁。其面容清癯,目光如炬,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尚书令法正,则是一身官服,神情严肃,显得颇为干练。
太子詹事董允与太子家令费祎,亦是恭敬侍立,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天子的忠诚与敬仰。
作为太子宫的人,他们才是刘禅真正的迷弟与班底。
护军吴懿,身披铠甲,腰悬宝剑,不怒自威,侍立在殿中。
刘禅环视了一圈众人,缓缓开口问道“朕初登大宝,除了给先帝上庙号之外,不知还有何事宜需朕亲自定夺?”
他的声音虽然年轻,但却异常有力。
诸葛亮闻言,上前一步,拱手答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先帝丧葬之事,另外,陛下应该大赦天下,以彰显陛下之仁德。同时,封赏百官,以稳定人心。此外,臣以为,我们还应趁机发兵取雍县,彻底掌控关中之地。”
法正亦点头附和道“丞相所言极是。大赦天下可彰显陛下之仁政;封赏百官则能激励臣子更加尽心竭力为陛下效力。至于发兵取雍县,乃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季汉之基业,确保关中无虞。”
刘禅听完,微微点头,这四件事,确实是现在最要紧的事情。
刘备驾崩,是刘禅缓和与关中士族关系的最好借口。
毕竟皇帝驾崩之后,照例是要大赦天下的。
有刘备在的时候,刘禅可以唱白脸,当恶人。
因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