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塘上行】
未央宫,常宁殿。
殿外流云凝滞,丝风也无,殿内的气氛也是沉闷到僵直。无论是反客为主、坐在正中的董皇后,还是其下左右分列而坐的宋贵人、伏贵人,脸上的神色都不大自然。
作为常宁殿的新主人,贵人甄宓端端正正的坐在末位,态度谦和有礼,不卑不亢,一举一动颇有大家风采。她一边斟酌着措辞回应着董皇后,伏、宋二贵人,答复些河北风情,皇帝旅途言行之类的话,一边用心观察着这形貌各异的三个人。
娴静端庄的伏贵人是皇帝在漫漫旅途中对甄宓提到次数最多的一个人,也曾对甄宓说,她到长安之后会与伏寿很谈得来。如今看来,皇帝说的确实如此,对方的姿色或许不算是三人之中最好的,但却是最容易让人心生好感的。
“昨晚可还睡得好?”伏寿接过宫人添来的茶碗,捧在手心未动,她面露关心:“常宁殿新建不久,我来时便闻到殿内一股气味。不然先换个居所,或是让你暂住到我那里去。一来可以等此间气味散尽,二来我也可以多与你说说话,好教些宫中规矩。”
说完,她便看向董皇后,似乎在向她请示。
由于未央宫早年荒废,许多功能不太重要的殿宇都年久失修,哪怕是皇帝久居长安也没有那个心思去大兴土木。董皇后入主椒房的时候特意巡视了一番掖庭,因为看不得这些断壁残垣,故而命人将那些残破的砖瓦都拣出扔了。
拨给甄宓的常宁殿早在皇帝驻跸邺城的时候,就下诏翻修一次过,新修的殿宇总会有些残余的气味。董皇后也不喜欢闻这种翻新的味道,她看着伏寿诚恳的表情,一时竟不知对方是当着甄宓的面对她表示尊重,还是对方仅仅只是流于形式的面子功夫。
董皇后还记得前不久翻修常宁殿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未央宫将入住一名新贵人,而且还是河北大族。宫内宫外都将这个河北大族之女暗比作当年的郭皇后——正如世人将皇帝比作光武第二。
有德、有貌、有才,还未入宫便已有了诸多风言风语,董皇后为此收拾了不少人,可宫内的人迫于他的威严闭嘴了,宫外的风声却愈演愈烈。导致董皇后对甄宓的印象极坏,而且深感威胁,她不知道流言从何而起,却知道这个矛头是对准的她。
什么第二个‘郭皇后’?河北豪族再强,不也是被废了么?
董皇后神游归来,轻轻嗅着空气里桐油彩漆的气味,不耐烦的皱了皱眉,清声说道:“甄贵人家是河北大族,世家阀阅,规矩不比宫中的要少……伏贵人不用如此热忱,小心贻笑大方。”
伏寿也不恼,一手抚摸着茶碗,笑着颔首答说:“殿下说的是,再说这几日就要起风了,秋雨过后,气味也将散尽了。”
接着,她又回过头来对甄宓说道:“你这里的宫婢宦人也都是新备的,侍奉难免会有些生疏。遇见什么事不要藏着忍着,可多与皇后、我等姐妹说。”
“掖庭令你昨日入宫时见过了?”董皇后微扬起了脸。
“谨诺,昨日正是掖庭令将我带引入宫。”甄宓点头答谢,作为一个新人,又是皇帝的‘新宠’,她自当谨言慎行、处处小心。
这里的女人都不简单,伏寿在她眼里看似出自一番好意,却未必没有笼络自己的意思;董皇后虽然冷言冷语,但好歹自持身份,没有明着对她做什么……
几句话下来,甄宓对两人的性情大致有所了解,董皇后、伏寿二人都是心思细腻之辈,就连脾性温和的伏寿都多少有些城府,可唯独那位颇受皇帝宠溺的宋贵人,却了无心机,直言快语:
“陛下不喜欢这气味。”宋都皱了皱鼻子,既嫌弃的看了眼草草修葺、却毫无个人风格的常宁殿内部,又将那杯微涩的茶放在桌案上,全然不顾座上另外三人几乎同时变了颜色:“记得几年前才修披香殿的时候,陛下就说过这样的话,还让我与伏姐姐在长公主以前在宫里住的旧殿多住了旬月,直到气味没了才搬过去。”
“是有这事。”伏寿正在饮茶,这时放下茶碗,迎着宋都的目光笑道:“那时候气味却不似今日这般重。”
似乎是得到了伏寿的响应一般,宋都微微扬起下巴。
董皇后现在有些感到棘手了,皇帝如果是行军寂寞,只尝个新鲜便罢了,偏偏甄宓还疑似有孕。倘若她在宋都无意间的‘提醒’之下仍无动于衷,怠慢了甄宓,万一有何闪失,皇帝岂不会迁咎于她?
而甄宓倘若移居别处,以皇帝现下对她的重视,对方移居哪里,皇帝也会跟着去那里,这对于许久不见皇帝的掖庭诸人来说,无异于天降福音。
董皇后深感烦恼,她既不能随意安置甄宓,也不能将甄宓带到椒房去,一是没有这个规矩,二是这只会变相拔高对方的地位。此外她本就看不惯甄宓甫一入宫便搅动是非,哪里还能容忍对方时时刻刻就在自己眼皮底下?
她一时都不知道该不该感谢宋都的无心之举了!
“太医令到哪里了?”董皇后暂时抛开这个话头,兀自岔开话题,终于想起了今日的另个主角:“传了半日,怎的还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