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看上去被康熙轻轻放过,只是有心人发现,皇上对八贝勒总觉得隔着一层,倒是对雍亲王亲厚了不少。
四阿哥虽然惋惜没能借着这次的机会,给八阿哥一个教训,但八阿哥什么时候不能对付?康熙的信任可遇不可求。为了维护好自己受害人的身份,四阿哥更是鲜少去后院了,表露出一副受了迫害、警惕女色的模样。
这让本来就没办法见到四阿哥的冯若昭,彻底沉寂在了后院中。倒是让本来跃跃欲试的年世兰好一阵失望,自己可是想了好多磋磨人的法子,结果都没用上。不过年世兰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真让冯若昭出头再打压,年世兰不得呕死。
时间转瞬即逝,就来到了五十六年。
------------宁寿宫-------------------------
五公主疲惫地守在皇太后身边,这些日子皇太后竟然病得连床都下不来了,五公主便日日守着,祈求上天对皇玛嬷多一些怜惜,不要这么早就带她回长生天。
其实,皇太后的病症并非突然显现,自五十二年亲妹妹淑惠太妃七十多岁亡故,太后内心的郁闷越发无法排解。她曾因为自己年迈,头发苍老,牙齿动摇,跟康熙抱怨过,“牙齿动摇,其已脱落者,则痛止,其未脱落者,痛难忍。”
牙齿动摇,脱落了就不痛,最烦就是动摇却不脱落的,让我疼痛难忍。
康熙哄太后说,“太后圣寿已逾七旬,孙及曾孙殆及百余,且太后之孙,皆已须发将白而牙齿将落矣,何况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辈,常言老人牙齿脱落,于子孙有益,此正太后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也。”
您已经七十多了,您的孙子曾孙都有百余人,况且您的孙子都已经须发变白,牙齿也要脱落了,何况您这么大岁数?咱们祖先说,家中老人牙齿脱落,对子孙有好处。您牙齿脱落不就正好对应了福泽绵长的好兆头吗?
太后听了康熙的话欣喜异常,笑着说,“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也!”皇上的话,让我们这些老人,听了都心生欢喜。
只是话语的宽慰对太后的健康终究是杯水车薪,在太后亲妹亡后两年,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太后病重。
五公主担惊受怕地在太后身边,感受着太后微弱的呼吸。太后清醒的日子越来越短,沉睡的时间越来越长,五公主真怕自己一时不察,太后就不再睁眼。
胡嬷嬷走到了五公主身边,胡嬷嬷是苏麻嬷嬷精心调教的,在苏麻过世后,胡嬷嬷就跟在太后身边伺候。
“公主,皇上来了。”
五公主连忙整理了一下仪容,起身迎接康熙。
康熙此时也因为各种事情心力交瘁,他头晕目眩,脚肿的不能行走,可还是用手帕裹住脚,来宁寿宫亲手侍奉太后服用汤药。
五公主见有些蹒跚的康熙,实在忍不住悲痛,她的两位长辈都病痛缠身,可五公主还是强忍心中痛苦,关怀康熙,“皇阿玛千万要保重自己。”
康熙看着憔悴的女儿,也安慰说,“皇额娘这儿多亏了雅利奇时时看顾,否则朕哪有心情处理前朝政事。”
五公主知道自己劝不了康熙,只能说起太后的情况,“今日皇玛嬷多醒了一刻钟,看着精神了不少。”
康熙也忍不住期盼说,“只盼着皇额娘早日痊愈。”
进了屋里,太后睁开了眼睛,虚弱地喊道,“皇上,你来了。”
康熙疾步上前,拉住太后的手,“皇额娘,儿臣来了。”
太后心疼地看着康熙,“皇上身体不好,何必再奔波到哀家这里来?”
康熙有些不安地说,“儿臣不时来看看皇额娘的情况,儿臣心中也能安定一些。”
太后看着康熙,又好像回到了顺治死后。
那时候,六岁的康熙被姑母(孝庄)牵着,完成了登基仪式。可私底下,还没适应这种生活的康熙依旧是个孩子,他依旧会惊惧于这种巨变。
可孝庄太忙了,她要与野心勃勃的多尔衮虚以委蛇,要跟四位辅政大臣打好关系,要想办法凝聚住刚建立起来的大清,不让它散架,没办法长时间的陪伴康熙。
这时候跟着孝庄一起居住在慈宁宫(太后最开始是跟着孝庄居住的,孝庄死后,太后睹物伤人,就搬去了专门给她修建的宁寿宫)的太后站了出来,她虽然不懂政治,可也知道这样的生死存亡之际,她总要想办法帮一帮孝庄,前朝的事儿没办法插手,可康熙这边,太后还是能帮上一二的。
也就是这样,这对母子才熟悉了起来。若真算起来,康熙才是太后磕磕绊绊养的第一个孩子。
太后已经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康熙了,但她现在虚弱地连手都抬不起来,连一个抚摸都给不了康熙。太后歉意地看着康熙,康熙有所明悟,他主动将头靠在太后的臂弯处。
母子静静地待了一会儿,康熙又侍奉太后进了汤药,眼见着太后昏睡过去,康熙才轻轻地离开。
走之前,康熙叮嘱五公主,“皇额娘这边,再小的事儿也是大事,若有动静一定派人来通知朕。”
五公主知道,康熙这是害怕赶不上太后的最后一面,“是,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