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生树上,之前所有的花朵凝聚成伴生果吞噬掉了,现在又盛开了一朵新的小花花。
盍山看了一眼,盘腿坐下,将自己获得的能量液倒入树根。
如今之于她本身,能量液的作用不大,里面蕴含的规则更适合伴生树,而她在修真界获得的东西还有不少,之前她吞噬炼化过一部分,如今彻底消化完全,可以再次吸收。
时间在虚空中是难以度量的,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盍山才睁开眼睛,兴致勃勃的选择再次出发新世界。
*
原主李翠花,生活在新国建立早期的农村,地道的乡下贫农,死在六十岁那年寒冷的小水沟里。
因为时代问题,原主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刚满十六岁就被家里嫁给同村的方家,换彩礼给哥哥娶媳妇,婚后第三年才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又陆陆续续生了三个儿女。
如此,虽说人丁是兴旺了,但本就贫穷的家庭愈雪上加霜。
不幸的是,李翠花的男人在幼子刚满两岁的时候,在山上偷柴滚下沟里,摔死了。
祸不单行,因为此时家里人沉浸在男人的惨死的悲伤中,幼子发烧没有照顾好,大意之下烧成了傻子。
此时老方家尚未分家,方家其他兄弟觉得李翠花和这么多孩子嘴里要进的粮食太多,便嚷嚷着要分家,方家两个老的也正担心李翠花丢了孩子改嫁,当即同意了。
就这样,李翠花这个小家负担呈直线式增强,这时老李家的人也来了,想将人拉回去再嫁一次,可一向性子软弱的李翠花这次没依,倒不是担心爹妈又卖她,而是看着嗷嗷待哺的几个孩子,母爱战胜了一切。
为了几个孩子,李翠花愣是不怕苦不怕累,艰难困苦的撑起这个家。
在那个记工分的年代,她拼死拼活的干,一般女人只能拿到八九个工分,她硬是次次都拿十个,有什么累死累活的事,她都冲在最前面,只希望分得粮食更多点儿,再多点儿。
对于家里的孩子,她最重视的是大儿子,因为是第一个,是结婚后盼了两年才生下的,所以对他甚是疼爱,又寄予厚望,田地里的活从不让他干半分,将他送去读书,希望他能有出息。
结果高中读完,国家又下了政策,停止了高考,这下可好,上大学是没希望了,结果就在李翠花忧愁儿子也要回来种地的时候,他在城里找到个女同志,要跟人家结婚。
李翠花可没什么不乐意的,掏出家底给大儿子办了喜事,本以为是苦尽甘来,但谁想大儿子自像入赘似的,寻常时不回来,反而总是让家里给他送粮食送菜。
二儿子只比老大小两岁,但比起在李翠花的心里看重的就没那么多,打小就跟乡下寻常孩子一样长,读书自然是没有的,家里穷,只供得起一个,为此,二儿子不少埋怨她。
老二长年干苦力,长得不好没学识,家里条件也不好,一直到二十二岁才解决人生大事。
但他结的亲事十分不好,对方是个下乡的知青,受不了乡下的苦才找上的他,待了三年,结果国家恢复高考了,对方立马考上大学,丢下两岁的孩子和老二一走了之。
老三是个女孩儿,还是在得了两个男孩儿后生的,李翠花想着自己年幼受的苦,就稀罕的很,不舍得让她跟自己过一样的生活。
后来给老三说亲,她自己跟城里的男同志看对眼了,嫁了过去,但对方家庭也不怎么样,就一个城里户口,住在狭窄的二十平小间里,还处处看不起他们。
老四……是个傻子,李翠花长年做农活,有限的精力都给了前面几个孩子,对这个上心的不足,因此,就是活的就行。
后来改革开放,城里的大儿一家,女儿一家都在倒闭的风口下岗,生活吃食立即紧张起来。
这时候,乡下的李翠花为生计操劳,身体已经垮了大半,家里存的东西,这么多年来大半都送给了城里的儿子女儿,如今更是被索要不止,二儿子不忿自己多年为大哥三妹当牛做马,强硬的分了家。
李翠花一生都在为长子幼女,此时自然不甘心放任不管,累死累活的在乡下种田种地,养鸡养鸭,给他们吸血,也多亏了她这么拼,还真的让他们两家没有吃食之忧,顺利的响应时代的潮流,挣了大钱。
后来李翠花因为过度劳累,彻底病倒了,送到医院后,大儿三女却只是象征性的给了二十块,说老二才是跟她生活在一起的,应该是老二养老,死活不愿拿更多钱出来,而二儿子沉默半晌,拿了一百。
李翠花又震惊又愤怒,实在想不到长子幼女对她这么淡漠,反倒是好几年不理她的二儿子,一听说她生病就来了,还有痴傻的小儿子,从村里到镇上,差不多十公里的地方,他一路痴痴憨憨的走过来找她。
这般的对比,李翠花真是悔恨交加,老泪纵横,可她已经老了,身体不中用,没有办法,只好在儿女离开后,领着傻儿子办了出院手续,舍不得花那剩下的一点点积蓄。
后来她强撑着,赶紧回家将家里的老院子过户一分为二,分给了二儿子和傻儿子,因为之前老大和老三也不知道得了什么消息,都来说要她将房子给他们。
其实就算没有这事,李翠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