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无法向邱望致解释怀嫔要杀害他的原因。这是一个不适合孩子了解的话题,尤其是一个生于皇家、长于皇室的孩子。皇帝知道,他的解释会导致两种结果,一种是邱望致理解淮嫔的苦衷,所以原谅淮嫔的做法,对于自己九死一生的经历表示庆幸。另一种是邱望致无法理解淮嫔的初衷,所以对淮嫔生出敌意,进而对身边所有的人都会抱有怀疑的态度。
两种结果都不是皇帝乐于见到的。前者会让邱望致趋于平凡,后者会让邱望致走向黑暗。对于邱望致,皇帝希望这件事的结果能够更光明一些、更温情一些。
从邱淮手中接过邱望致后,皇帝请邱淮回去休息。看着邱淮愁云满面的样子,皇帝感到一丝欣慰,至少邱淮是真心关爱邱望致的。在这一点上,邱淮这位后出现的叔父要比三王爷和六王爷做的更好一些。思及此,皇帝对兰笙便多了几分谢意。若非兰笙阴差阳错地将邱淮从画院中引出,他也不会将错就错地让邱淮与邱望致扯上关系。这或许就是传中的缘分,这缘分将改变邱望致和邱淮的人生。
搂着邱望致躺在床上,皇帝向年幼的皇子讲述了一个母亲思念孩子的故事。
每一位母亲都要经过十月怀胎才会生下一个孩子,故事中的母亲在快要生下孩子时发生了一场意外,失去了腹中的孩子。这个还未见过人世光明的生命就此消散,除了曾经孕育他的母亲,再不会有人记得他。这是十分可悲的下场。母亲作为这个生命最为亲近的人,不想忘掉这个孩子,她希望有人可以和她一样,记住这个孩子曾经来过,记住这个生命曾经出现过。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这位母亲一样,记住这个可怜的生命。这个未曾被大家见过的孩子,在其他饶生命里就是虚无的。可惜,母亲不能理解这种虚无,她也不接受这种虚无。母亲要让所有人和她一样,知道这个孩子、记住这个孩子、思念这个孩子。
皇帝告诉邱望致,这位母亲的这种想法,叫做偏执。
因为偏执,这位母亲选择了一种极赌做法,她想要用生命去镌刻生命。于是,她选中了邱望致。邱望致是一国皇子,是一个身份尊崇之人。如果邱望致因为一个未曾出世的孩子而失去性命,那么这种巨大的落差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一旦注意到这件事,就会记住这个让皇子丢了性命的孩子。
皇帝,这位母亲的做法虽然很极端,但是却会很有效。皇帝告诉邱望致,这位母亲的这种做法,叫做不择手段。
没有身处过绝境中的人,就不会知道绝境的味道是怎样的。这位母亲失去孩子的伤痛确实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面对这种伤痛,除了偏执和不择手段,她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想法和做法去面对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所谓意,不只是上安排了一些事情的起源和结果,更是上为一些事情安排了更多的可能和转机。有些人只看到一种选择,比如这位母亲有些人可能看到更多选择,比如皇帝自己。
皇帝本是要安慰邱望致,却在给邱望致讲解、分析其中道理的同时,得出了如何处置淮嫔的决定。
当你有机会选择时,一定不要放弃思考,要认真地想、认真地琢磨,哪怕最终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你的思考也会减少你可能会有的悔意。
听到这里,邱望致认真的点零头。皇帝笑着问,“致儿听懂了?”
“听懂了。下雪的时候,致儿既想去玩雪,又想去学画。可是只有半日的时间,致儿只能选择一件事做。所以,致儿选择了玩雪。可是,玩完后,致儿就感染了风寒,母亲就不再让致儿出屋玩了。致儿知道,是我自己贪得无厌,在外面玩的时间太长了,才会感染风寒的。以后再玩雪,玩一会儿就要回到屋子里。”邱望致絮絮着,脸上升起一层红晕,眼皮也打起了架。皇帝摸摸孩子的额头,感觉他又发起热来。
“父皇知道,致儿最聪慧,一定能听懂父皇的话。”皇帝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脸,语调愈发轻柔。
“致儿明白的。致儿不害怕淮娘娘,淮娘娘只是害怕了,害怕没有人记得那个弟弟。但是致儿会记住的,致儿会记得,曾经有个弟弟要来,却没有来。弟弟虽然失约了,可是致儿不会,致儿会一直记得他。父皇,您也会记得他的,对吗?”邱望致仰起头,努力睁着眼睛去看皇帝。倦意已经从他的眼角流出,淌到了枕上,他还是坚持着看向皇帝,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当然,父皇会和致儿一起,记住他。父皇会给弟弟起一个名字,为弟弟点一盏万福灯。父皇会让世人记住弟弟。”皇帝出这些话时,心情如同风中的纸鸢,虽摇摆不定,却高高飘在上,未曾落地。
“父皇一定给弟弟起一个好名字,弟弟的名字好听,记住他的人就会更多……”邱望致实在撑不住了,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
皇帝看着邱望致,在那长长的睫羽间看到了叶氏的影子。邱望致的眼睛最像叶氏,素净、清澈,如一汪水,能够映照出你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可惜,叶氏对任何秘密都不感兴趣,她的心和她的眼一样单纯,容不下任何多余的情福
离开内室,皇帝到殿中就坐。敏荷为皇帝奉上一盏茶,便肃立一边,等皇帝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