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签到诸天从笑傲江湖开始> 第三十章 闲居嘉兴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章 闲居嘉兴(1 / 2)

人工珍珠的价格在宋代比在明代更高,沈飞南下以后随便出手了几串珍珠,就在嘉兴置办了产业,先买下了一栋大宅子。并且也打算做点什么事情从侧面影响一下南宋的社会状态,沈飞选择了一个介入点,就是讲学。宋朝的文化业比起前代极其发达,杜甫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诩,这在唐代确实是很了不起的,可是在宋代就不稀奇了,宋代出名的文化学者和知识分子,个个破万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代推广印刷术以后,书比前代多得多了,民间私人书院和讲学的风气也逐渐兴起。沈飞想起了某宝创立者建的那个“湖畔大学”,又想到嘉兴南湖在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湖心的烟雨楼在《射雕》中就爆发过大战,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处重要名胜,就略带着一点恶趣味砸钱建了一座“湖畔书院”。

讲学内容的蓝本沈飞选择了理学,朱熹虽然生前受到皇帝宋宁宗和宰相主持的官方掀起庆元党禁联合打压,这时也早就已经平反,史弥远也已经死了。后世流传的朱熹各种黑材料基本上是官方和民间编造的谣言的集合体,因为其中一些事情迎合了人们的八卦猎奇心理极感兴趣而广泛流传千年。最著名的一例就是严蕊事件,严蕊是贪官唐仲友公款包养的六七个官妓之一,唐仲友是宰相王淮的姻亲,凭这个关系贪赃枉法,横行乡里。严蕊等官妓也倚仗唐仲友的关系经常替人活动关系,趁机索取贿赂,是唐仲友很多罪行的证人和参与者,被朱熹在弹劾奏疏中提及,就引起了传说。

唐仲友除了一般的地方官土皇帝式的罪行以外,最为严重的一条就是窝藏一个伪造货币的罪犯蒋辉,阻挠外地公职人员对他抓捕,软硬兼施逼迫他继续为自己伪造货币,这是写进了不少《中国货币史》的案例。朱熹在任朝廷钦差巡视台州时,先是在路上遇上了一些从台州逃出来的流民告状,知道了唐仲友的罪行。到台州深入调查时更是查获了大量的事实和证据,严蕊和蒋辉就是查获的几个重要证人,而且审问严蕊的也不是朱熹本人,是台州当地的通判,而且一审问就轻易交代了。

朱熹接连上疏六次弹劾唐仲友,五份被王淮压下,只把最早的一次还是刚听流民讲述,还没有查获什么证据的奏疏给宋孝宗看,说只是不同学派“争闲气”,不仅唐仲友顺利过关(最后在朱熹一再坚持下免职),连那几个同案犯,蒋辉和严蕊最后都不明不白地放了。流传极广故事中那首《卜算子》词也不是严蕊写的,作者的唐仲友的亲戚高宣教。一年后王淮让人上疏反对朱熹的学说,就是开始对朱熹的报复,这些事情的经过本来各种史料记载都很明确。

朱熹通过严刑审问严蕊逼迫她攀咬唐仲友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仲友密友洪迈的志怪小说《夷坚志》,后来周密的《齐东野语》转载,周密说故事传说出自“天台旧家”,就是唐仲友和严蕊的家乡。第一次大规模流传是明末通俗小说家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里以上面这则传说为材料创作了一篇《硬堪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小说最后说岳霖担任浙东提刑时重审案件,严蕊创作那首《卜算子》词获释。其实岳霖的生平和当时任提刑的官员都是有明确记载可查的,岳霖从来没有担任过这个职务。这则故事后来还被极有地位的鲁迅引用作论据,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特殊时期,“罗思鼎”在国家机关报上又大肆宣扬这则故事,并且在当时出版的普及性读物《宋词选》中选进高宣教的这首词,署名严蕊,把这则故事放进注释里作为背景介绍。这是南宋庆元党禁以后,又一次动用官方国家机关和媒体的力量对朱熹进行大肆抹黑和打击。

理学的内容可以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展开,从外部讲就是“格物穷理”,研究各种事物的原理,并且把这一点提倡成一种责任,是一种科学思想。沈飞看过《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书中,张载和朱熹都是单独列出一章介绍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被科学史家席泽宗称为一种科学方法。从内部讲就是“扞格”,排除物欲对人的干扰,作为一种精神修养的方法。是目前沈飞除了日常走禹步布罡踏斗以外另一种可以增涨精神的途径。

相比之下,近几年大热的王阳明的心学则有些言过其实。《明儒学案》的观点“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为什么“风行天下”最后却“渐失其传”?就是因为没有学出什么大的成果来,王阳明的思想方法不具备普遍性适用。按后世的词语说就是有些“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那些是王阳明个人的特殊经历形成的经验,对别人并不适用,别人参照学习自然效果并不理想。而朱熹的思想方法则是更具有普遍性,按朱熹的思想方法训练而成的思想家层出不穷,这一点沈飞在《笑傲》世界就有过感受,和王阳明同时代的罗钦顺,直到明末的朱舜水、吕留良都是。

更加重要的是,把军事学和理学思想合一是明代军事家的普遍现象。俞大猷从理学思想出发解释棍术,戚继光也从理学思想出发解释军事理论和论述练将练兵,用《中庸》、《大学》原文解释《孙子兵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强调练将首要“正心术”,练兵首要“练胆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