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王树思忖间,又一人说道:“这部电影的特效技术很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听到这个评价,王树确定就是《阿凡达》。
一人又感慨道:“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咱们国内的特效技术与好莱坞的差距有多大。”
王树听到这话,适时的说道:“其实也不用悲观,因为要不了几年,国内的特效技术就能追上好莱坞。”
“虽说谈不上赶超,却也差不了太远。”
饭局上的众人闻言,只觉得王树年轻气盛、脑壳秀逗了。
两国特效技术差距那么大,怎么可能短短几年就能追上?
纷纷认为王树年纪轻轻拿了奥斯卡金像奖,有些飘,说话也比较张狂。
对此众人表情理解,毕竟是年轻人嘛,不够老成是很正常的事情。
有人忍不住说道:“王导,你是不是太乐观了?咱们国内的特效技术与好莱坞差距那么大,怎么可能几年内就追赶上?”
“是啊,差距太大,起码差了二三十年,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追上的。”有人附声。
这番言论得到大部分人的赞同与支持,他们皆是这样的看法与认知。
韩三坪是了解王树的,他知道王树不会无故放失的说这番话,随即说道:“你解释解释,为什么这么有信心?”
他这话,是给王树出言解释的机会,而不是被一堆人冷嘲热讽插不上话。
果不其然,随着韩三坪的话语落下,饭局上果然没有乱七八糟的声音,尽管有些人有些不忿与不屑,却也闭嘴等待着王树的解释。
王树笑呵呵说道:“我想诸位也知道我在好莱坞待了一段时间。”
说完稍稍一顿,再道,“我在好莱坞期间,了解到那边的特效公司竞争激烈,很多小型公司前脚成立后脚面临倒闭,许多特效师的日子日渐难过。”
“简单来说,供大于求。”
“特效公司、特效团队、特效师等等太多,而好莱坞的市场又不足以支持这么多人生存。”
“所以,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已经开始向亚洲转移。”
“或是日本、或是韩国,不少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向那边转移。”
“而咱们国内的电影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好莱坞的特效资源肯定会向国内转移。”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商人逐利,咱们这边有着具有潜力的市场以及更为廉价的人工,这些都是吸引好莱坞特效公司的方面。”
“随着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向国内转移,虽说谈不上能赶超好莱坞,但追上好莱坞,应该用不了几年时间就能做到。”
“因为只要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开始转移,那么咱们内地的特效技术就是大跨步的向前迈进,而不是慢慢的摸索追赶。”
“至于好莱坞的特效资源会不会向国内转移,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好莱坞那边的特效资源已经供大于求,特效资源太多,好莱坞吃不下,以至于很多特效公司竞争激烈、生存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好莱坞的特效公司只能向外寻求机会,才能生存。”
“而咱们国内又有庞大的具有潜力的市场,以及廉价的人工。”
“这种情况下,好莱坞的特效资源必然会向国内转移。”
“而只要开始向咱们国内转移,用不了几年,就能赶上好莱坞。”
饭桌上的众人本来以为之前王树是年轻气盛瞎扯淡,这会儿听完他的解释,顿时觉得好像还真有道理。
其中一位体制内的大佬忍不住问道:“好莱坞那边的特效公司环境真的有你说的那么恶劣?”
王树闻言,侃侃而谈道:“很多人都知道,上个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好莱坞最辉煌的时期。”
“那段时间里,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作了美国约90%的电影,在二战期间,他们更是控制了全球80%的电影院。”
“《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费城故事》……无数的荧幕经典,无数个响亮的名字,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淡忘。”
“一直到了六七十年代,电视的普及以及大量青少年成为了新的观众群体,这些外部的动荡导致了美国电影业的持续低迷。”
“在电视成为影像主力平台的时候,电影如果想从电视机前将观众夺回,除了在故事表现形式上需要不断创新,还得在视听有关的综合体验上下功夫。”
“于是,七十年代中期之后,好莱坞电影在追逐新技术、高成本、大制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975年《大白鲨》的巨大成功让好莱坞重新看到了电影的希望,并且在1982年上映的《星际旅行2》中,工业光魔公司贡献了一个60秒的独立镜头,这是电影史上第一个完全由计算机创造出的影像段落,它让好莱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造梦场。”
“好莱坞正式进入‘大片时代’。”
“到了现在,好莱坞的特效技术已经发展了近40年。”
“当一个行业发展了近40年,其中会诞生多少公司,会出现多少从业人员,以及延伸的...,我想大家心里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