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孩子们,甭管是城里的,还是村里的,那都是上学免费,在家里也不需要干活的,各种知识和经验,都能专门来学习,接解信息又极为方便,只要想学习,一个手机就能上网查到各种知识了。
可如今村子里的这些孩子们呢?
从生下来到十来岁了,去过最远的地方,大概也就是方圆二十里的邻村了。
不但完全没有上学的条件,就是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也只能靠村子里的八卦消息和祖辈相传的儿歌故事了。
只要能走路就得开始帮家里干活,哪来那么多的闲工夫让他们去学才艺,练胆量呢?
任何技能,都是熟能生巧的。
苏大姨还记得,当初她们广场舞的小团队天天在小公园里跳舞,就有一位比她大几岁的大姐犹犹豫豫,很是胆怯地过来问她能不能参加。
那当然可以了。大家跳舞又不光是为了跳舞,主要也是图个乐呵么。
可那位大姐开始跟着跳以后,大家就发现她四肢不协调,动作很僵硬,完全都踩不到点上。
后来才知道这位大姐只上过初中,早早地就结婚,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从来都没有参加过集体活动,更不用说去健身房学各种舞蹈了。
当时她们队伍里其他人,还在私下里有点嫌弃这大姐把队伍的水平给拉低了呢。
可没想到,大姐自己也知道努力,天天回家苦练,来个笨鸟先飞……等到一个月后,再看大姐的舞姿,已经跟老队员没多少差别了,此后再学别的新舞,大姐学习的速度也跟其他人一样了。
所以最难的,就是那个零到一的过程。
如今这些孩子,就是从零到一的跨越啊。
苏大姨思绪翻飞的时候,第一个节目也到了尾声。
女孩子们最后摆出的造型,就是一排蹲下,一排站立,举起的大字,又组成了十个大字,山青河水秀,中秋月正明。
女孩子齐声念出这两句的时候,台下也有人忍不住跟着念出了声。
随即便是阵阵鼓掌欢呼……
一个外村的汉子,将自家四岁的娃儿顶在头上,看着台上的表演,压根都移不开眼。
只因为就在刚刚,他四岁的儿子,居然指着那个举着山字的小女娃,叫出了声,“山,山!这个就是山字!”
听到汉子耳中,那可不就跟仙乐一般?
“狗蛋,还有么?还有没有认得的?”
四岁小狗蛋洋洋得意,又指着那个举着中字的小姐姐。
“中,中!这个是中!”
这个小姐姐脸最圆,头上别的红花最大,所以他记得清哟!
虽然四岁孩子的声音在台下喧闹的欢声笑语里,一点也不突出。
可是他当爹的自己听得准呀!
娘呀,爹呀!可惜你们没来看这个什么中秋灯会,没看到咱家狗蛋有多聪明呢,只不过是来看了个灯会,你大孙子就学会认了两个字!
这要不是文曲星,那谁才是呢?
等回去就攒钱,死命地攒钱!
砸锅卖铁,也得想法子送狗蛋去上学!
他一个外村人,心里尚且如此狂想,更何况是苏家庄人了?
更何况台上那些女娃子们的家长了?
一个个都咧着嘴,压根合不上了。
女孩子们的节目结束,就轮到男孩子们了。
男孩子们的节目跟女孩子差不多,只是手里举的,是另外的十个字。
男孩子们的胆子明显地比女孩子要大了不少。
这些小子出场的时候,不光要走到戏台前方,还要秀一下花活。
有的来个前空翻,有的来个后空翻,要不就侧手翻……实在没有技巧的,索性来转上几个圈儿,逗得台下哄声大笑。
第二个节目也圆满结束了。
第三个节目则上来两个汉子,一中年,一青年。
中年汉子穿着齐整一新,吹奏着欢乐的笛曲。
而瘦小青年呢,则穿了身花红柳绿的女装,在台上娇娆歌舞。
台下的村民们瞧了都笑得前仰后合,抱着肚子直哎呦。
就连苏大姨也不由得笑出了声。
而坐在她身边的贺珊,则是滚倒在了苏大姨的怀里直偷笑。
这个中秋灯会,难道不比京城里的灯会更有趣?
第四个节目倒是比第三个严肃得多了。
三个年轻小伙子,穿着劲装,在台上就着鼓点,虎虎生风地表演了一套拳法。
这三个小伙,两个都是苏老夫人的陪房家生子,另一个则是佃户家里的,也不知道他们仨,是如何组队的。
之前苏大姨放出话来,让大伙自愿报名参加表演。
虽然知道老夫人会给赏赐,但苏家庄人大部分都是老实巴交的,有时候一紧张连话都说不出来,又哪里敢登上戏台,被百来双眼睛盯着做表演?
因此报名者寥寥,上点年纪的那就绝不可能了。
也只有平素里就是个多话爱玩闹的,如穿女装的小伙和打拳的仨小伙,这才敢大着胆子上台一试呢。
不过他们这一登台,倒是在两百来人面前大大地露了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