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389章 非贤即奸(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9章 非贤即奸(2)(1 / 5)

九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批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些人的发家史和人生轨迹,比YY小说里的主角还要夸张。

而在这些人里面,最被大众所熟知的,除了史巨人之外,大约便是那位曾经用罐头换飞机的牟老板了……而且这件经典案例也极大地激发了国内倒爷们的热情,整个九十年初中期,怀揣着致富梦想,呼啸着奔赴东北边境的倒爷们甚至比八十年代还要壮观。

但实际上,如果你认真研究过这位牟老板罐头换飞机的全过程,就会发现这个经典案例本身就存在着诸多耐人寻味之处:

1、这位牟老板是巴蜀万县人,锅炉工出身的他爱好阅读马哲毛选,满腔热血,热爱时事和演讲,早在70年代便在当地的青年中拥有了相当的声望,甚至与人合作写下了《中国向何处去》的万字热血文,然后进去裁缝机了(虽然说后来合撰者说这篇文章基本都是他写的,牟老板只是署名而已,但此事依旧存疑)。

2、1984年,刚刚完成二进宫的牟老板出来后,依旧想要创业,于是在上级协调下,万县市农业银行给了他1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你要知道那是八十年代中期,虽然当时银行巴不得你贷款,但1000万的额度就当时的购买力而言,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夸张了些?

3、罐头换飞机这件事,据说是他在1989年年末的时候,从万县到帝都的火车上认识了一個河南人,从对方口中知道毛熊国准备出售一批图154飞机,这才起了心思的。

嗯……

这很值得人回味,1989年的毛熊国虽然遭遇了巨大的经济困境,但国内的整体情况毕竟跟1991年还是有不小区别的,如果是一般倒爷的话,接触到诸如轻型装备之类的出售信息,或许并不奇怪,但重型装备这一类的东西,人家是有专门渠道的,就算是想要扩增渠道,那也绝对是有门槛的。

换句话来说,以当时的治安环境,有这个资格知晓这则出售信息的人,会不会选择坐火车硬座暂时不讨论,

即便是因为一些原因选择坐硬座,你觉得他当着满车厢的人,口无遮拦地把这种事情说给一个推销竹编和藤器的陌生小商人听……有多少的合理性?

4、牟老板是找上刚刚成立的川航,拿那4架图154当由头谈合作,并最终签下了备忘录的,而这次合作,川航也报批了上级,得到了上级单位的批准。

做过生意的同学都知道,像川航这种单位,即便是刚刚成立,却也不是你随便说个什么由头便能跟人家的领导直接见面谈合作的……况且前文说过,此时国内的骗子多的很,假借农民兄弟的名义发函给国企骗设备的行为也只不过是小儿科而已,对方在对你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真的会这么容易跟你达成合作,并且开始走正式流程么?

当然,如果这其中有个有份量的“牵线人”,那一切就说的通了。

5、牟老板是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差,拿800多车皮包括罐头和食品在内的轻工业品跟毛熊国换的那4架飞机。

虽然涉及到的生产企业数目不详,但800多张车皮的货物是什么概念!?

更重要的是,这800多张车皮的货物,不是仅仅来自于万县,也不仅仅是来自巴蜀,而是来自数个省份!

即便是按照牟老板每交付一架就承兑一批货物的做法,每一批需要发出去的货物也高达200多张车皮。

但凡是涉及过外贸的同学应该都很清楚,这么多跨区域的货物,这中间涉及到的各种对接和申报,以及在一个星期内把200多车皮的货物发出去所需要的调度工作,足以令一家中小型的货代公司全员崩溃。

专业的货代公司都如此了,以前从未干过这活计的牟老板和他手底下仅有的那三两只小猫,本事真的大到了这个程度?

更何况,不出意外的话,这些货物应该大多出自地方国企,毕竟当下的罐头厂十之七八都是国营企业。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竟然能靠着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完美地整合那么多国企的资源,并且让他们听从调度……

嗯,不得不说,这的确很神奇。

………………

总之,罐头换飞机这个案例中值得令人玩味的细节还有很多,甚至如果你愿意去研究牟老板这个人后面的种种主张和行动的话,很容易就能推敲出一些不方便写出来的东西(顺便说一句,某些电影经常拿牟老板的“给喜马拉雅山开个洞”来当成调侃素材,其实是非常不当的;牟老板的许多在当时听起来惊世骇俗的大计划,其实非常具有前瞻性,也压根底不像一个普通商人该具有的视角,所以有些事回过头来看,才愈发令人觉得意味深长。)。

但整体而言,杨默更倾向于这是一场为了破局而组织的半官方行动。

就如同他刚才跟宋友龙强调的,经济的本质是流通,商业的本质也是不过就是交换而已;只要能确保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保持商品的流通性和价值的循环,这个过程到底是不是用货币结算,其实并不重要。

因此,他才会提出这个五十亿规模的“轻重工业品互换计划”。

毛熊国紧缺以轻工业品为主的各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