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能分到十一亩地,比在青州府的时候可是少了差不多十亩地。
不过这初来乍到的,现在举全村之力也只能先开垦出这些地来,大家都没分到多少,只能先将就着种了。
虽然能分到的地少了很多,但是大家还是很高兴,因为虽然田地分得少了,产量肯定也少,但是他们不用交税啊!
这三年他们开垦出的荒地种出的粮食,都是免了赋税的,种出多少都是自己的。
田地少了有什么要紧?只要更精心一点伺弄这些地,肯定能够养一家人的。
更何况,这周边的方圆十里地范围内的山林也都属于他们清水村。
大不了,可以砍木头卖钱,哦对了,他们还要烧炭卖给郑大将军呢!
还有山里产的野菜野果药材什么的,还有许多的猎物,这些可都是属于他们的!
因此,清水村人根本不担心田地太少不够种出粮食养家的,这日子,可比在青州府的时候轻松太多了!
大家放宽了心,也接受了这样的分田方式。
第二天一早,老村长带了全村每家的主事人,拿着量地的工具,就去丈量、分配田地了。
分地分了整整一天,第二天,大家就扛着锄头、钉耙,开始去自家分的田里,选一块大小合适的,准备放好水平好地开始播种育秧了。
稻种是乔苒从城里“买”的,实际是从自己空间的地下室里拿出来的。
这些稻谷虽然不是她在现代专门买的稻种,但好歹是经过袁爷爷改良过的杂交水稻,产量自然比这个落后的古代最优等的稻种还要高得多。
乔苒问过了,大越国的水稻最高才亩产三四百斤,这还是在相对肥沃得多的多年熟田上,由经验丰富的老农精心伺弄才有这么高产。
而贫瘠一些的田地,一般才亩产两百多斤。
像他们村里这样才刚开垦出来的生田,头一两年内能亩产两百五十斤都算是老天眷顾的高产了。
乔苒拿出这些在现代亩产千斤的水稻,就不信种不出超过三四百斤的亩产。
大家高高兴兴地拿着分到的稻种回去准备育芽播种了,丝毫不知道乔苒帮他们“买”的这些稻种会有多么惊人的亩产量。
自从过完春节后,天气就开始一天天变暖了,虽然晚上还春寒料峭的,但是白天的太阳已经能照得人出汗了。
这种天气里, 就可以开始育种播种了。
乔家有11亩地,打算将10亩地都种上庄稼,只留一亩地种菜,毕竟现阶段粮食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但十几口人吃的菜也不是小数目。
在现代,一亩地大概需要2~3斤优质稻种,乔苒让自家娘亲留了五十斤稻种,到时自家种不完还可以分给村里人。
这年代没有机械化,要种水稻,先要将稻种浸泡几天,待稻谷出芽后就可以撒到平整好的水田里进行育秧了。
育苗的第一步是进行筛种,可以用簸箕将稻谷抛起来,让那些轻飘飘的不合格的谷子被扬到地上,另外也可以用水浸法进行筛选。
乔三湖去小溪里打来了水,林桂珍将稻种倒到水桶里,先用手搅拌几下,将浮在水面的稻谷都充分搅到水里。
然后那些没灌满浆的稻谷和空稻壳就会浮在水面上,轻轻用手将这些不合格的稻谷捞起来,沉到水底的就是合格的饱满的稻种了。
筛完种子之后,第二步就是浸种。
浸种的时候,最好选用流动的活水,否则的话久了水会臭,种子会发粘甚至霉坏,影响出芽率。
而且这水温度还不能太低,最好是有些温温的水。
山里的水都是山泉水,从地底下冒出来的水比空气温度要高一些,因此放在溪水里浸泡种子是最合适的。
特别是刚挖好的那条水渠,引用的是从那条山间溪流流下来的温泉水,比一般的溪水温度又高了不少,于是大家早上去干活时,都把自家的稻种拿到魔鬼谷里的那条水渠里浸种。
用麻袋将种子装好,用渠边的灌木、杂草系得稳稳的,麻袋上面还放上一块石头防止袋子漂起来导致上面的稻种浸不到水。
而浸种也不是一直放在水里泡着的,而是采用“日浸夜露”的方法,到了傍晚收工时就将麻袋取回家,将稻种摊开使其露在空气中自由呼吸。
“浸”是为了让种子充分吸收到水分,有助于谷芽的萌发。而“露”则是为了让种子呼吸空气,缺氧的种子会发酵、发臭、发霉、腐烂,因此不能一直浸在水里。
浸种完成后则是催芽。
催芽一般在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进行,这样温度高了,催芽的效果才好。
用两只透气性好的大麻袋浸湿,将浸泡了一两天的稻种均匀地铺在一个麻袋上面,然后再在上面盖上另一个麻袋。
为了保温,铺麻袋的地面上还要铺上一层干稻草,上面也要盖上稻草保暖。
但是他们这才刚开的荒,还没有稻草可用,所以就用的当柴火的干草。
催芽的过程中,每半天要用温温的水浇一下稻种,以免缺水发不了芽,或者发的芽干掉了。
乔苒把给稻种浇水的活儿揽了下来,因为她要用自己空间里的灵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