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都市言情>华娱之从1996开始> 第二十四章 实验电影小组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实验电影小组(1 / 2)

话分两头,在刘周走后,贾樟可那桌却是一时之间安静了下来。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狂了吗?”一人出声打破了沉默。

这个人叫王红伟,是贾樟可的同班同学,也是北影文学系的,他同时也是《小山回家》的主演。

这一届的北影文学系是比较有想法的,他们觉得第五代导演越来越“商业”了,同时也为了电影梦,组建了一个“北电青年实验电影小组”。

这个电影小组主要成员就是他们班上的十多个同学,核心则是贾樟可、王红伟还有顾争三人,他们三也是电影小组的创始人。

经过两三年的发展,贾樟可他们连草台班子都称不上的小组最终搞出了短片《小山回家》。

《小山回家》是获奖了,但是电影小组基本上也快要解散了。

因为很现实的问题,今年他们面临着毕业。

在学校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的想法,但是最后还是要面对生活的。

这才有了贾樟可想拍真正电影的想法,他不愿意电影小组就这么散了,他是真爱电影。

“也许他不是狂,也有可能是真的有实力。”操着港普的人说道。

这个人叫于立伟,是一名摄影师,同时也是一位导演。

在内地电影圈有几对很著名的组合,比如说张一谋和张伟平的二张,还有冯大炮和葛尤的喜剧组合,这是比较出名的。

还有一个不怎么知名却又经典的组合就是贾樟可和于立伟。

说起贾樟可的成功,于立伟是绕不过去的一位,无论是他的“故乡三部曲”还是后面获奖的影片,都是于立伟在掌镜。

而于立伟在当导演的时候,贾樟可则给他当制片人。

这俩人的艺术追求相同,风格一致,电影内容关注的都是当下的普通人,贾樟可对故土的感情,于立伟对各个地方无根性的寻求,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贾樟可和于立伟可谓是相互成就的典型,合作二十多年一直没翻过脸,更没分道扬镳。

可能是上天冥冥中注定要让这两人相遇,贾樟可带着《小山回家》去香江参赛,而于立伟也正好带着自己的短片作品《美丽的魂魄》参赛。

两人也正是在这香江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中结识,可谓是臭味相投,不对,应该是一见如故。

两人在去年底,成立了胡同电影制作公司。

这次贾樟可想要拍电影长片,于立伟也是帮他忙上忙下筹措资金。

于立伟因为是香江人,大部分关系也在香江,所以一直在香江帮贾樟可拉投资,但不是很顺利。

目前《小武》这个项目,真的是资金不足,演员未定,剧本倒不是暂无,但也只是个大概。

“反正我是不相信那个小年轻能拿的出钱投资,除非是家里有钱。”

“不管他是不是问家里要,只要钱干净,我觉得都没问题。”

此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贾樟可。

贾樟可喝了口酒,说道:

“我们都再去找找看吧,如果实在找不到再说,至于刚才那个刘周,最后再看吧。”

“行,我再去香江的电影发展局看看,去年我的那部短片就是从发展局那里获得资金资助的,不知道今年还能不能再申请到资金。”

“辛苦你了老于。”

“这算什么辛苦,一切为了电影。”

“对,一切为了电影!”

……

回到学校,刘周花了三天的时间将《一闪一闪亮星星》的剩余文稿整理好,然后寄给了《萌芽》杂志社。

寄完文稿的第二天,刘周就收到了曲河编辑寄过来的读者来信,足足有一个箱子,估摸着有上千封信。

回到宿舍,刘周第一次意识到住宿舍的不方便,但也没办法,现在资金不是太够,等有钱了,刘周打算搬出去住。

这么多信很自然地引起了室友的好奇,但都被刘周敷衍了过去。

他们明知道刘周没说实话,但也不好多说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只是有点好奇而已,当然也有个别阴阳怪气的。

刘周对此都没有理会,而是每天都花点时间看读者的来信。

信的内容也千奇百怪,有求他一定要有大团圆结局的,有威胁刘周快点更新的,有和自己探讨剧情的,也有问自己要照片的,当然也有骂自己写得垃圾的。

刘周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读者对自己写的这本书的看法。

刚开始,刘周对此感到非常的新奇,每封信都想回,但看到箱子里还有那么多信,不得不望而却步。

最后也是挑出四五十封信给这些读者写了回信。

但就是这四五十封信就写的刘周手疼,感觉比写小说还累。

这让刘周不得不感叹,还是后世的网文更好一点,作者和读者交流起来很方便。

等刘周把这些事情处理完,新学期已经开学一个多星期了。

这一天,学校也正式公布了京城八大艺校篮球比赛的通知,同时当天,刘周就被班主任老黄告知自己被校篮球队选上了。

对此刘周倒也没有忸怩,为校争光,义不容辞。

这个校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