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省亲大业如火如荼,不过这些与欧萌萌一行无关,欧萌萌其实也是被京中那些人想得深了。她出京,真的,就不是因为这个。
而京中各家就觉得贾家是不是早就得了消息,才出京的。不过再想想,得了消息了又如何,这和贾家可有半文钱的关系。
而关注省亲的贾家人,还有一个。就是贾瑗。
开了年,朝廷就调整了各地的属官,像张镇就像之前传的,三年考绩为优,为赣州知州。所以这一段他们都在收拾东西准备去赣州赴任。看到朝廷下旨省亲。贾瑗的心就一沉。
甄家送女进京,然后由贵人到妃,她其实是没什么感觉的。不过偶尔回京,带着妹妹们四处应酬,与北静王妃偶有接触,之前不觉得,等着甄家送女上京之后,北静王妃的态度就颇有些令人玩味了。
贾瑗也不是傻子,她比贾赦明白得还早,因为自己出宫了,逼得四王六公家不得不再找一女出来。而北静王家也不敢用别人家的女儿。四王六公,谁家背后没点人。像贾家那么好拿捏的,就真的少见了。所以想想看,这时,除了甄家,北静王家还能支持谁?当然,重点是,甄家还有老太妃,甄家女原本就要送进宫中去,接收老太妃这些年来在宫中的资源。只不过,若不是自己被早早的带出宫,北静王和甄家就可以从容布局了。
贾瑗和贾赦想的一样,从甄家女,就能看到自己的未来,而且她很清楚,自己肯定不如她。一是岁数问题,自己那时二十一,又不是倾国倾城,无论哪方面,与贵女身份入宫,十五岁甄家三姑娘比,差得不是一丁点。
还有就是宫中的资源,甄家老太妃在宫中一辈子,手中人手,暗桩,那都不是她一个入宫五年的小女官能比的。
其三就是钱了!自己做女官手中有权,一年家里还要填进一千两呢!真的做了嫔妃,宫里那些吃人的,不敢惹北静王可是敢惹无权无势的贾家啊。那时贾家的经济状况,哪里负担得起她在宫里的生活?
现在看看,还要盖园子。甄家和北静王家盖得起,而就算是此时有老太太励精图治下的贾家,其实也是盖不起的。他们现在一年才赢余两三万两,然后大伯还要分一万给父亲,让他好置产养家。这些年,两房人就没干别的,跟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的存钱置产,教养子孙别当败家子了。若是自己留在宫中,贾家能不盖园子?想到这儿,贾瑗都不禁要出一声冷汗。
所以看着甄家三姑娘从贵人到妃,她看的不是荣耀,而是全是阴谋。比如无封号封妃,又因她而免了北静王之罪,这些摆在一起,就是处处有种违和感。感觉就是有人在用这个女孩钓鱼,她就是那个被家族和皇权绑得死死的那个大大的鱼饵,随时被自己的家族和皇权一块吞食已尽。
饵下了,新帝应该就等人上钩了。于是北静王上书朝廷,明言与连襟一齐在京郊为娘娘盖省亲别墅,至少让娘娘与岳母、姊妹能京中相见。
北静王这么做,全京城没有不夸的。因为毕竟是姐夫,没有说,小姨子回门,去姐夫家的。所以他说的是,他与连襟家共同在京郊给娘娘盖个园子,让娘娘和岳母,姊妹团聚,真正的君子所为了。
贾瑗就笑,他们就是京畿大县升上来的,京郊到京畿几县的土地早就被豪强们瓜分干净。没看贾家京郊的庄子是全部庄子里最小的。越大越远,最远的都快到关外了。外头就是无尽的山林野兽。
北静王毕竟是异姓王,和忠顺亲王,甚至于都比不上淮山郡王。哪怕淮山郡王根本不理朝事,人家也是正经的太祖血脉传承,皇室近支。
而这些京郊的庄子大多都是太祖进京时按着功勋和亲疏远近赏的。皇室自留的,和这些旧勋们的庄子能一样吗?
北静王和甄家大姑爷家在京郊都有庄子,但并不在一处,甄家当初挑大姑爷时,也就是差不多的人家,比起北静王家尚有不足。所以要么找合适的地方两家出钱买一块,要么就得拆一家的庄子,划地为园。大姑爷家肯定不行,太远了。没得说,娘娘出回宫,还要山高远长的去通州吧?真是没到就得转回头。
再就是,改庄为园,有点浪费。庄子能生钱,而园子是花钱的。所以此时京里,很多人家就是把自己家附近的民宅买下,推倒重建,开头买民房看着是花费大一点,但长远上看,还是合适的。至少不影响农耕,不影响庄户。
这个北静王和大姑爷家天然的不可能,因为之前说了,没有说让小姨子去姐夫家省亲的,他敢说,皇帝能先砍了他们两家子。
于是又回到了原点,只能买地,划地?而按着旧勋家的排场,加之北静王和北境军中割裂,他们家也没有额外的银子买地、建园。而且他们建园之前,肯定也是找人做了设计和预算的,那真的不是小钱。
所以最近就有传言了,北静王近郊有一处温泉山庄,原本就十分的精致雅致,以这温泉山庄为底,改建为了娘娘的省亲别院,也暗合了皇家节俭之意。
大姑爷家忙说,那么这样,改建的银子就我们出了。而江南甄家自然也不能完全依赖姑爷,听说此时也在江南各种购买用得着的,要往京城送。所以甄家这省亲别院,真的是就是合三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