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陈彦林和谭家骅这两位得力干将的助力,张松溪的压力缓解了不少,刚刚成立的豫中野战军也走上了正轨。
陈彦林和谭家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他们首先对豫中野战军的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细致的盘点。
在串联组织方面,陈彦林凭借着他丰富的经验和豪爽的性格,迅速与各纵队的政工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
他组织了多次政工会议,在会上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让大家明白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地抗击小鬼子。
谭家骅则充分发挥自己在 115 师积累的经验,对政治部的工作进行了优化调整。
他制定了详细的宣传计划,安排宣传人员深入到各个部队和周边的百姓当中,宣传抗日精神,鼓舞士气。
筹措物资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陈彦林亲自带领队伍,挨家挨户地做工作,向他们保证野战军会全力保护他们的安全。在他们的努力下,不少富户纷纷慷慨解囊。
同时,陈彦林通过自己在华中的关系,联系到了一些爱国商人。这些商人冒着风险,偷偷地将一批武器弹药运进了豫中。
随着物资的逐渐丰富,豫中野战军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1942 年的初春,本应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的季节,但在河南的土地上,却弥漫着一股不祥的气息。
豫中野战军在陈彦林和谭家骅的协助下,正有条不紊地发展着。然而,那即将到来的大饥荒,如同一片巨大的阴霾,正缓缓地笼罩过来。
在豫中的一个小村庄里,阳光洒在黄土垒成的房屋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村口的老槐树,那粗糙的枝干像是承载了岁月的沧桑。村民们依旧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田地里,麦苗刚刚冒出嫩绿的尖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王大爷,一位满脸皱纹、饱经风霜的庄稼汉,正弯着腰在田边查看麦苗的长势。
他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着麦苗,眼中满是对丰收的期盼。然而,他的眉头却不自觉地微微皱起,因为他发现今年的麦苗长得似乎没有往年那么茁壮。
村里的孩子们在小路上嬉笑玩耍着。几个小女孩头上扎着破旧的花布,正欢快地跳着皮筋;小男孩们则在一旁追逐打闹,那纯真的笑声回荡在村子的上空。
但这看似平静的景象,很快就被打破了。
在村子的另一头,李寡妇正站在自家那已经开裂的水缸前发呆。她望着水缸里浅浅的一汪水,心中满是忧愁。
以往这个时候,井里的水虽然算不上充沛,但也足够满足村子里的日常用水需求。可最近,井水的水位却在不断下降,打水变得越来越困难。
李寡妇的家里,几个孩子正眼巴巴地望着她。最小的那个孩子拉着她的衣角,奶声奶气地说:“娘,我饿。”
李寡妇的眼眶瞬间红了,她摸了摸孩子的头,轻声说:“乖孩子,再等等,娘这就去想办法。”
在村中的打谷场上,一些村民们聚在一起谈论着。老张头吧嗒着旱烟,皱着眉头说:“你们有没有觉得今年的天气有些反常?这都开春了,雨水还是这么少。”
旁边的刘大叔叹了口气,说道:“是啊,我也担心着呢。这要是一直不下雨,庄稼可怎么长啊。”
就在这时,一阵风刮过,风中带着些许尘土的气息。那原本嫩绿的麦苗在风中瑟瑟发抖,仿佛也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
在豫中野战军的指挥部里,张松溪、陈彦林和谭家骅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他们看着地图上的豫中地区,心中满是忧虑。
张松溪皱着眉头说:“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这场大饥荒恐怕难以避免。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地减少百姓的损失。”
陈彦林点了点头,说道:“我们要尽快组织人手,帮助村民们抢救庄稼,同时也要想办法筹集更多的粮食。”
谭家骅则补充道:“宣传工作也不能落下,我们要让百姓们了解目前的形势,大家一起共度难关。”
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外面的天空开始变得阴沉起来。大片大片的乌云从天边涌来,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吞噬掉。
在另一个村庄里,村民们正纷纷涌向田间地头,试图从干涸的河道里挖一些水来浇灌庄稼。人们拿着水桶、铲子,在河道里忙碌着。河道里的泥土已经干裂成一块一块的,每挖一下,都会扬起一片尘土。
王二麻子是村里的一个年轻后生,他正奋力地挖着河道。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流下来,滴落在干裂的土地上。他的双手已经磨出了血泡,但他依然没有停下。
旁边的一位老人看着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孩子,别白费力气了。这老天爷不下雨,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啊。”王二麻子咬了咬牙,说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都旱死。”
然而,就在人们忙碌的时候,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轰鸣声。大家抬头望去,只见一群黑压压的蝗虫正铺天盖地地飞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