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切都太快了——
瞬息万变,真正意义上的。
其实,从观察到判断再到抉择最后启动,也就是短短一瞬,全靠意识,不是潜意识,而是一种竞技意识,是本能也是习惯更是经验,电光火石之间就需要完成一系列动作,大脑也和身体一起进入无氧状态。
现在,考验的就是临场应变。
前脚,纳达尔意识到自己的发球上网并没有能够形成压迫。
后脚,纳达尔紧跟着就用一个假动作晃过高文。
这,就是发球优势。
尽管纳达尔的发球没有形成ACE或者直接得分,但他依旧通过自己的发球完成布局,前三拍非常紧密。
和年轻时候的“红土之王”相比较,现在的纳达尔已经完全适应不同场地,正在成长为一个多样的球员,他能够在红土球场拉锯五十拍,也同样能够在草地一拍两拍解决战斗,他的打法已经非常丰富。
然后,难题就再次推给高文——
警铃大作。
高文刚刚选择推一拍直线深区,但为了进入后场,高文的回球扬起抛物线,以便越过球网,结果落入纳达尔的假动作陷阱,这也意味着纳达尔可以完成一拍高压扣杀。
怎么办?
不需要怎么办。
在这时候,全看随机应变,另外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但并不意味着高文就会傻乎乎地站在原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
站直身体、打直膝盖,高文连续小碎步调整重心,全身肌肉紧绷、神经紧绷,完完全全注视着纳达尔。
灵活,轻盈,专注。
高文并没有选择大范围移动,脚步依旧在中场,注意力完全专注。
视线里,纳达尔整个人腾空而起,正手完全舒展开来,横亘在网球的飞行轨迹上,依靠手腕一扣。
——斜线。
其实,高文根本没有看到网球,因为纳达尔的正手重扣太快也太重,视线跟不上,只看到一团光影。
高文根据纳达尔的出手动作完成判断,条件反射就已经启动冲了出去,慢了些许,视线才捕捉到那道芥末黄的直线,却也没有时间迟疑,双手反拍就已经伸了出去,在左腿脚边一拦,宛若盾牌一般。
此时。此刻。他,需要一点运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已经推向极致,反应速度已经不能再更快了。
跌跌撞撞,摇摇晃晃。
脚步根本没有时间调整,全凭直觉,全凭手感。
砰!
一声脆响。
那感觉就好像一只鲸鱼闯入渔网一般,他就只是提前一步静静等候在原地,鲸鱼就这样撞了进来。
居然,拦住了。
但这也不一定就是好事,排山倒海的力量以原子弹炸裂的方式在拍线之上撞击。
惊涛骇浪,翻天覆地,却还没有来得及控制,汹涌的能量就以退潮的姿态瞬间消失,触球只有一瞬。
电光火石之间,就看手感的细腻和灵感。
嗖。
网球,直接飞了起来,高高上扬起来。
全场,鸦雀无声——
他们的肉眼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捕捉到纳达尔的出手,结果网球就已经从高文的手里反弹蹿了回来?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尽管如此!
没有惊讶错愕的时间,也没有感叹欢呼的时间,视线就已经顺着网球重新飞扬起来,拉出一道抛物线。
宛若彩虹。
呼呼,呼呼,只有风声。
球网对面,纳达尔也不例外,庞大的信息和连续的反应被压缩在一秒之内,世界进入十倍速模式。
起跳,延伸,扣杀,这是一拍志在必得的击球,然而,没有演变为制胜分,居然!居然被拦截了回来!
幸好,纳达尔总是准备充分,永远多准备一拍,重心还在飘着,脚步就已经着陆,依靠地心引力以及自身重量强行拉回来。
左腿点地,宛若蜻蜓点水一般,紧接着身体就已经朝着右侧飞了出去。
跨步,移动,起跳,手臂舒展,双手握拍演变为单手握拍,并且一个转身,背对球网,将手臂延伸到极致,尽可能将覆盖面推开、再推开,试图再次复制背扣好戏。
但是。
那一抹光影,宛若清风一般,轻轻地掠过纳达尔的球拍,将将越过,也就是半个巴掌距离,却失之交臂。
摇摆,漂浮,张开双臂,拥抱自由。
整个后场,都是属于它的。
“40:AD”。
嗡……
没有欢呼,也没有掌声。
瞬间,失神。
O2球场的现场第一反应就是交换视线,眼睛里的错愕与惊讶交织碰撞在一起,却没有人能够找到答案。
亲眼所见,也依旧无法相信,更重要的是,不明白——
刚刚,发生了什么?
又是如何发生的?
这……?
所以,纳达尔网前高压了一拍,高文在半场完成一次凌空拦截,不等网球落地就将网球撞击了回去?结果,高文的回球居然成功过顶,越过纳达尔的覆盖面,最后拿下制胜分,并且再次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