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乾清宫中,成康皇帝正在批阅奏折。
成康皇帝龙御天下十几年了,今年已经四十有二,他的面容肖似其母先孝惠皇太后,跟妹妹永宁长公主有六七分的相似,因着这个,先皇当年对兄妹俩颇为不喜。
孝惠皇太后温雅端庄最重规矩,偏偏先帝是个感性多情的人,帝后二人合不来。
先皇对中宫所出的嫡子嫡女也只是面子情儿,反而对甄贵妃所出的皇六子岐王钟爱有加。
皇宫一向是个捧高踩低的地方,自从中宫皇后被夺了凤印,宫里的奴才们对中宫一脉,便渐渐的怠慢起来。
成康皇帝放下手里的奏折,望着宫灯出神,那时候日子难熬啊,母后卧床不起,自己在外头如履薄冰,妹妹在宫里艰难支应,好在兄妹同心,走到了最后。
可惜,母后没能熬到他登基称帝,便撒手去了,临行前握着他的手说道:“你是哥哥,不要总忙着外头的事,多照顾你妹妹,别让她被人欺负了去。”
未曾想,他这个做哥哥的,不但没能保护妹妹,还让妹妹为了他受尽了委屈。
想起当年,成康皇帝的眼眶有些发热,再看看书案上的奏章,他发出一声叹息……
近几年随着皇子们的长大,朝廷平静的水面之下,开始起了波澜,让成康皇帝有些忧心。
他是皇帝,也是父亲,没有哪个父亲不盼着子孙和睦,家和万事兴的,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这时,一个小太监走进来,成康皇帝眉头微皱,神色中隐隐有着一丝不耐烦,他心里有些烦躁,现在不想见人。
就听小太监回禀道:“启禀圣上,永宁长公主求见。”
是妹妹来了?成康皇帝的眉头舒展开来,妹妹来的正好,他也想跟妹妹说说话。
成康皇帝道:“请进来。”说完,他便眼巴巴的望着门口,他可有一阵子没见着妹妹了。
他也知道,外甥女跟着林琛赴任去了,永宁心里难受,他其实心里也惦记着怡儿。
袁怡自幼就没离开过京城,一直在成康皇帝和永宁长公主的眼皮子底下长大。
别说餐风露宿的赶路,就是委屈都没受过一星半点儿,他怕这孩子身子骨熬不住,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他就没脸再见妹妹了。
成康皇帝在折子里问过两江总督秦英,据秦英说,怡安郡主已经平安到达江宁府,不日便会启程前往平安州,成康帝心里稍安。
正殿的大门缓缓的打开,永宁长公主缓步迈进了大殿,她身着鹅黄色绣凤凰牡丹团花云纹缂丝宫装,头戴五凤点翠朝阳冠,背脊挺得笔直,行动间雍容端庄,极肖其母孝惠皇后。
永宁长公主行至大殿中央,盈盈下拜:“臣妹请圣上万福金安。”
成康皇帝连声道:“皇妹请起,快坐,快坐。”
他细细地打量着永宁长公主的脸色,叹息的说道:“皇妹清减了不少,想必是思念怡儿,朕也想她,朕把林小子放出去历练,是为他们日后着想,等过几年,朕就传旨让他们回来。”
永宁长公主落座,她一笑说道:“皇兄和我说这些做什么?难道皇兄还能亏待了怡儿?您比我还疼她呢,哪一回她淘气,不是您纵着她?”
成康皇帝不赞同的说道:“我们怡儿一向懂事乖巧,做事极有分寸,你不要造她的谣,朕是不依的。”
永宁长公主用手帕掩着嘴角,笑着说道:“皇兄这是吃人家的嘴短,看来怡儿给皇兄快马递来的瓜果,您吃的很香甜。”
成康帝哈哈大笑,他道:“皇妹说的不错,朕昨儿晚饭都多用了一碗,这是怡儿的孝心,朕吃着确实香甜。”
永宁长公主逗趣说道:“金山银山,山珍海味的,别人也不知道送了多少,也没见皇兄多高兴?
早知道费那个劲做什么?也学着怡儿,弄些野菜野果子,您吃着高兴皆大欢喜的,岂不是好?还不用费钱呢。”
成康帝板着脸说道:“我们怡儿是一片孝心,真心诚意的孝顺朕,时刻都惦记着朕吃的好不好?才会遇见喜欢的东西,都想着给朕留一份。
那些人送东西的时候,想的都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自然是怎么体面怎么来,他们送的东西贵重,奢望也大,至于朕舒不舒坦,他们是不在意的。”
永宁长公主一听,就知道今天皇兄的心里不太舒坦,她也不避讳,直接问:“皇兄今儿是怎么了?哪个不长眼的奴才惹了您生气?”
成康帝叹息的说道:“当家人,恶水缸。小门小户尚且如此,何况这么个天下?
就是家里人,现在也不消停,他们就没想想,朕不仅是皇帝,还是他们的父亲。
朕以先皇为戒,从不苛责自己的儿子,可他们还是觉得不足,永宁你说,朕何曾像父皇那样对待过自己的儿子?”
永宁长公主蹙眉道:“臣妹多说一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皇兄,这一碗水端平,倒让每个侄儿们都多了几分野望,不如早定皇储,以安天下心。”
成康帝说道:“朕当年就是太子,其中的苦楚朕都深知道,那不是个香饽饽,就是个箭耙子,古往今来,能顺利登基的太子有几人?身为父亲怎么忍心?”
永宁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