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七(1 / 2)

126.【泰国人的姓】

泰国人的姓花样繁多,在那边当了三年老师,上课点名只要看到两个学生有相同姓氏的,基本都是兄弟姐妹。

所以我至今也没搞清楚泰国是不是也有“大姓”这一说。

不过改了姓的华人,即便后代长相、名字、生活方式都变成了当地人,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祖上的姓氏,见到我们是中国人,也还会说起“我祖上也是中国人,姓X”。,泰国人口音有点黄王不分,我问是黄还是王,那位老师竟然还能说出“是颜色”。

过去的华人,就算背井离乡、就算当时的中国战争穷困难以生存、就算遭到当地压迫被迫改变身份,但他们不管去到哪里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世、姓氏和自己身为华人的荣耀。比现在某些烂人可敬多了。

*********************

127.【BJ奥运会】

在泰国支教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是华裔。上课时候我跟他们聊起中国是什么样的,他们都不太信,说他们爷爷辈口中的中国,是一个穷困、战争、颠沛流离的国家,他们祖上就是因为无以为生才逃到了南洋。老华人对中国的印象,竟然还停留在这个阶段。

我说现在不一样了。但是到底怎么不一样了,光是看照片和视频,犹如管中窥豹,根本看不出什么。泰国引进的中国电视剧,往往都是古装玄幻片,还是比较狗血脑残、逻辑不能自恰的那种(抱歉我真的有点受不了现在的玄幻网文和电视剧)。

直到2008年BJ奥运会,轰动了整个泰国包括乡下地区,再也没有人说中国穷困,很多学生萌发了要去中国的念头。所以网上有些人说中国那时候烧钱,我觉得确实有必要的,因为你不知道世界哪个角落的人总以为中国很穷很差而且你还没法反驳。

BJ奥运会时也是很热闹的,经常有泰国老师趴在中文教研组的窗户上说“你们都6块金牌了,我们还没有呢~”,我心想“没两天我们60块金牌了你们也不一定能有呢~”。

那段时间我们搬了个电视机到办公室看直播,结果天一到中国运动员上场就插播广告。吓得不敢看了不成。

********************

128.【儿戏】

泰国的红黄之争,在我看来感觉有如儿戏。

别看国内新闻说得多水深火热,其实就算打起来也是乡民械斗规模,范围不会超过两条街,而且我们还不在曼谷。当时很多亲戚朋友纷纷说,不行就赶紧回国吧。结果我们在乡下,根本都不受影响,反而有点羡慕曼谷可以停课放假。

最严重的一次是泰国某官方电视台被扔了炸弹,可敬的新闻主持人还坚持到了最后,于是那天早间新闻看到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主持人转脸一看,跳起来就飞跑,只留了一张椅子在打转转。之后那个电视台播放赵薇林心如的《还珠格格》放了一整天。

我支教的小镇上有一对开小吃店的夫妻,丈夫做粿条比较好吃,妻子擅长做馄饨面,平时其乐融融。可是那段时间据说他们竟然一个支持红方一个支持黄方,所以再去他家吃,竟然两人分了两个锅各做各的,各占半边门面。他们还会问,你是支持哪一方的?不支持我这一方就去那边吃去,我不做给你吃~颇有那么一回事。

结果我等莫谈国事的人哪边都吃不了,可怜。

********************

129.【身份】

现在很多泰国游的团会安排去桂河大桥,但是个人不太喜欢那个地方,说白了,是有点怕去。

总觉得那个地方戾气太重,阴灵太多,一去到那个地方就觉得压抑。尤其是看到远征军的纪念碑(华军碑),沉重得连话都不想说了。桂河大桥旁边有个博物馆,里面很直观地展示了桂河大桥历史,不远处还有个烈士陵园,里面的十字架排列得很触目惊心。但我觉得都没有那个远征军纪念碑来得让人郁闷。纪念碑上有首诗,《桂河怨》,网上应该有,去那里旅游过应该也能看到,内容我永远也不愿重复,想到就抑郁。每年日军投降那天,桂河大桥会有一场模拟当年日军炸桥的表演,那种灯光、音响、远远近近飞机的嗡嗡声,让人蒙着被子都不愿听。

那时在泰北金三角地区认识了一个基督徒,很漂亮干练的一个女孩子,她是远征军后裔,至今没有合法的身份。空有一身本事和抱负,不能上正规学校、不能高考、不能有正规工作。她每天都在向上帝祷告:主啊,求您给我一个身份吧……每次看到她就觉得很伤心。当然远征军后裔留在泰国的很多,有钱的会去买一个身份,有两种渠道:一种是买一个死人的身份,以那个人身份来生活,这种会比较便宜;还有一种是想办法生造一个身份,这就比较难而且很贵。……可是那个女孩子两种都走不通,因为穷,而且丝毫没有发展出路,所以一切只能寄托于宗教。我们校董之一的郑先生本人就是远征军,一辈子摸爬滚打,终于得到了一个身份。快90岁了还在打理各项生意,开了22家福特连锁店,还做房地产和阴宅生意,不敢松懈,总有恐慌感。

因为有个朋友在桂河大桥那边卖玉,所以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