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南来信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南来信(1 / 2)

景顺帝也很无奈。

对于海禁的提议,他是有些动心的。

不然也不会让白家锦细说了。

现在的情况,禁不禁看似区别不大。

但若禁了海,皇商的生意还会好一点。

内帑也能跟着受益。

因为禁海之后,很多小角色就会被踢出局了。

皇商自然要参与瓜分。

而且市舶司也不用再花钱去养。

相对来说,朝廷也能省了些靡费。

但景顺帝也知道,这些都是一时的。

海上的生意,基本已经被南方勋贵和士绅所垄断。

这几年就连皇商都渐渐式微。

他不是没想过整治。

但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却是束手束脚的。

因为这是太上皇时期的遗留问题。

触及的利益又大,定然会引起极大的反弹。

很多人你想动,还要太上皇首肯。

此时听到冯一博把问题又拉回争贡的事,景顺帝才会忽地出声。

他再次夸赞了冯一博一句,却也将他后面的话堵了回去。

没等冯一博再谦虚两句,景顺帝又极少的,直接拍板道:

“倭国使节的事,就按爱卿说的办吧。”

说完又把话题拉回海禁,道:

“海禁的事,白侍郎说的也不无道理。”

说到此处,景顺帝又看向张松越。

笑问:“老师觉得如何?”

这是想同意海禁,却又不想留下口舌。

可张松越滑不留手,自然也不想平白担这个骂名。

他闻言就和稀泥道:

“不如就先留宁波和泉州两处最大的,其余的先关了看看。”

这事和他牵扯不大,他的党羽虽也有些海上生意。

但禁不禁无所谓,他自问都罩得住。

还是那句话:

禁与不禁,影响最大的,都是那些普通海商。

“果然还是老师持重,就按这个办吧!”

虽然只留了两处通商之所,距离海禁却也就差一步。

但终究给普通海商留了一线生机。

这事与冯一博的关系也不大,他早就悄然退回自己的位置。

若非刚刚灵机一动,想出解决争贡问题的办法。

他压根不想多掺和海禁的事。

也只是张松越问到他,随口搅合两句,

算是让白家锦难受罢了。

其实就连白家锦也明白,冯一博肯定不会死命阻止。

这后面涉及的东西太多。

别说是他,就算是李守中也不会轻易牵扯进来。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不涉及他的利益。

冯一博虽然组建了商队,但在宁波也不会有人阻拦。

而且他正好还要找薛蟠聊聊。

到时候挂个薛家名义,泉州想必也不成问题。

一场朝会结束,满朝大老都无所谓。

普通海商虽艰难许多,却也暂时躲过了灭顶之灾。

朝廷这边按照冯一博所说,下旨申斥了倭国两支使节。

两边一时间都被说懵了。

倭寇的事由来已久,他们自然也都知道。

但其实与他们关系不大。

毕竟倭寇主要来源,是一些破产武士。

他们两家毕竟是大势力,名下的武士虽多,但也还不至于破产。

不过冯一博让人通知他们。

谁接受海禁提议,谁就可以参与朝贡。

明年是否可以朝贡,也要看海禁实施的情况。

足利这边立刻提出申诉,却连内阁的边都没沾到。

直接被冯一博就给驳回了。

藤原氏这边倒是识趣,一口答应下来。

至于会不会执行,暂时不得而知。

对他们来说,这次的朝贡成功,就已经赚大了。

足利氏见状,立刻发挥了倭国的传统品质。

直接选择道歉。

表示回去之后,一定会配合大魏实施海禁。

当然,两家的实际控制区域,在倭国确实不小。

可距离统一整个倭岛,却还差了十几个大名。

不过冯一博要的就是一个态度,也是在向倭国其他大名释放信号。

若是来年有更多的倭国大名加入朝贡的队伍。

到时候冯一博也会建议朝廷来者不拒,

最好通通承认其倭国统治者的地位。

无他,就是单纯的不想让倭国壮大。

有了大魏给的名份,说不得这些大名再争个几十年。

处理完这件事之后,冯一博就彻底沉寂。

他连续出了两次风头,已经开始有人攻讦他。

有的说他残忍嗜杀,从不留俘虏。

有的说他恃强侮弱,欺负倭国派来的使者。

冯一博对此真的很想怼回去。

不过他也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总有人听着圣母,实际却是驰名双标。

总有人自诩中立,实则屁股却是歪的。

当然,现在这些和冯一博的关系都不大了。

因为他收到江南来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