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明末:从零开始造反> 第234章 艾家进攻张献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4章 艾家进攻张献忠(1 / 3)

王家作为榆林当地大户,前段时间又从粮商手里收购许多粮食,四千石粮食他们自然拿得出来。

实际上王家囤积的粮食在两万石左右,折合成银子大概有八千两。

王老爷和一帮大户尽力收刮市面的粮食,就是想囤积居奇,等到粮价上涨后,这两万石粮食就能卖到两三万两银子,大赚一笔国难财。

天灾对于百姓来说是饥饿和绝望,可对于官绅大户来说,如同饕餮盛宴。

可惜他们还未能出手,就被李毅带着饥民讨要粮食,一下子搬走四千石。

想到这里,王老爷心都在滴血,对李毅是恨到骨子里。

李毅可不会在意。

朱门酒肉臭,路由冻死骨,既然豪门地主不愿纳税,又不肯赈济灾民,那就别怪饥民为了活下去铤而走险。

他带着碎金军,护送着饥民返回榆林的饥民营地。

因为缺少车马,除了十几辆架子车,剩余的粮食都由饥民背着。

可是饥民却并不嫌累,反而抱紧肩上的粮食,满脸憨厚的笑容。

一些饥民还捧着双手,不断去接漏出来的粮食,唯恐一粒麦粒落下来。

等到大部队回到营地,所有饥民都围了上来。

当他们看到运回来的粮食,许多饥民喜极而泣。

有了粮食,他们就有活下去的希望。

希望,是这个混乱世道最珍贵的东西。

史可法带着赈灾官署的属官,一脸负责的望着凯旋而归的饥民青壮。

实际上,李毅用这种无赖的手段讨要粮食,他是不同意的。

带着饥民围堵大户,逼他们拿出钱粮,这种做法与贼寇何异?

但是在近十万嗷嗷待哺的饥民面前,史可法全然没有办法。

这就是明末士大夫的现状。

他们谨守着仁义道德,却又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会抨击解决问题的人离经叛道。

最终只能在空谈和瞎折腾下,让大明朝一步步的跌入深渊之中。

好在史可法虽然奉行儒家君子之道,可并不迂腐。

他不赞同,但会支持李毅。

为了防止各官府衙门索要粮食,李毅让王五立刻将粮食分发到各甲,让他们统一熬粥吃饭。

等到事情安排妥当,这才回到赈灾官署。

史可法见李毅返回,拎着茶壶为他倒了一杯茶水。

李毅一饮而尽,擦了擦水渍,笑着道。

“今日一举向王家讨要了四千石粮食,够饥民们食用两个月的了。”

四千石粮食不是小数目,但是在近十万饥民面前,却并不多。

不过赈灾官署能够存储两个月的赈灾粮,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史可法也不由感叹道:“幸亏有你在,饥民才能有条生路。只是你这样做,定然激怒延绥大户,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毅冷笑道:“他们钟鸣鼎食,自然不愿意。反正我已经与他们水火不容,也不差这件事。”

对于李毅的摆烂,史可法也没有办法,但是不知如何,他心中有些暗暗羡慕。

他师从史可法,年少英才,名声彰显,可谓是风光无限。

可入了官场却处处受制,考虑诸多,远远不如李毅快刀斩乱麻来的痛快。

接下来,史可法带着属官分发粮食,记录在案。

中间有兵备宪司接到王家上告,前来过问,但都被史可法敷衍过去。

而李毅也不会只对王家讨粮。

榆林周围的延绥大户,都在他讨粮的范围。

于是,一个月来,官道上到处都是结队奔走的饥民。

他们在保长、甲长的带领下,列着散乱的队形,扛着农具,拿着木棍,颇有几分贼寇的架势,吓得官道上行人奔逃。

其实,这也是李毅故意为之。

接下来明末形势会越来越糟,一旦失去杨鹤的庇护,他定然会被清算。

所以他在加紧训练碎金军之际,也让农会管事们宣讲天下大同的想法,提升自己的声望,再组织饥民,以队列训练他们。

若是自己一旦造反,只要简单武装,就能从饥民中拉出一支万人的饥民军队出来。

各支饥民都有三四千人,在农会和属官的带领下,分别向着榆林周边大户奔去。

有赈灾官署的庇护,三边总督杨鹤的影响在,地方官府根本不敢阻拦。

饥民也不闹事,就是堵在官绅大户的宅院门前,唱些讥讽为富不仁的小曲。

若是官绅大户敢动手驱赶,伤害饥民。

隐藏在里面的碎金军就会组织饥民围攻宅院,闯进去占据房屋,搬运家具,但不会伤害大户家眷。

接连几家豪绅大户受不住饥民围堵,纷纷捐献钱粮。

只是一个月,赈灾官署就获得了两万多石粮食。

只不过这笔粮食不可能全都分发给饥民。

如今榆林的饥民在农会和赈灾官署的管理下,已经慢慢趋于稳定。

可是延绥饥民主要集中的地方是延安府。

接下来,赈灾官署和农会还要想办法赈济延安府的饥民。

经过这段时间,农会和赈灾官署配合越发默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