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济州、对马二岛,不仅是收复失地,对后续征伐日本,掠夺银矿更是重中之重。
容不得大明这边有半点马虎。
所以,济州知县最终定为韩确,因为韩确本身就是朝鲜人,加上还是前“皇亲国戚”,让他来济州朝廷也能放心,不用担心控制不住济州岛。
再加上朱冕这个辽东武将出身的勋贵二代,直接带上辽东军过去济州岛驻守,还调派水师一同前往。
如此,就可保济州高枕无忧。
济州都是流放的犯人、奴隶、军户,同化起来也比交趾安南更容易。
控制了济州岛,就可随时策应对马岛。
二岛离得很近,对马岛人口很少,没啥战斗力。
就算造反了,济州岛也能迅速反应,调兵镇压。
宗贞盛对大明的政策,居然也并不怎么抵触。
不就是改姓吗?
宗贞盛的先祖为了更好做生意,早就把姓氏改成了“宗”姓,改汉姓对他不受影响。
以前是日本幕府的对马岛大名宗贞盛,现在也可以是大明对马县的宗贞盛。
倒是其余家臣会麻烦一点,但也好改。
早田左卫门,就叫田左卫。
柳川氏直接改姓柳,方便滴很。
反正大明也不动他们的财产土地,那就改个汉姓而已,有什么关系?
邢宽接着又说:“宗知县,你现在是大明的知县,所以不可再有自己的私军,必须限期内解散军队,改为巡检兵,巡检兵额100人,俸禄由朝廷出钱,朝廷也会在岛上驻扎200官兵。限期内不愿意解散私军的,一律视为谋反论处。”
此话一出,已经现场改姓的几个家臣面面相觑,就连宗贞盛也是眉头微皱。
邢宽完全不管,继续说道:“除了改姓,岛上还要清查土地,释放奴隶,不得藏匿人口,隐匿人口土地者,同样以谋反论处。今后的赋税,也一律按照土地征收,尔等不得摊派县中百姓。”
说完,邢宽没再去管宗贞盛,直接以对马县丞的身份,调动军队接管城防。
而后的三天时间里,不容商量,要求宗贞盛与其家臣,立刻解散自己的私军,遣散麾下过多的武士浪人。
只能留下一百人,重组巡检兵,今后不再隶属任何人,而是归于县衙。
宗贞盛没得选择,只能乖乖照做。
甚至他想通后,觉得这样还更好。
因为自己带头交出私军,余下的家臣也都要各自交出私军。
谁敢反抗,那谁的家门口就站着一千披甲执锐的明军。
宗贞盛当这对马岛主,名为一万石大名,但想吃白米饭都得看日子,而且大权旁落家臣手里。
原本在二百多年后,经历了“柳川一件”事件,在江户幕府的强势干涉下,宗氏主家的权力才开始得到加强,家臣遭到幕府削弱。
因为当时日本江户幕府与朝鲜迫切想要恢复外交关系,宗氏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动用了一点私人外交手段。
结果被嫉恨夺权的家臣举报,幕府为了大局考虑,将举报的家臣流放,并扶持宗氏集权。
现在,无非是幕府换成了大明,时间提前了二百多年。
对宗贞盛而言,一切或许也没那么坏。
明军留下二百人,其余的放下补给物资后,直接坐船返回济州岛。
一切似乎都没啥太大变化,一切又似乎都变了。
宗贞盛自继位家督以来,大多时候都是充当傀儡。
难得真正掌权,心情都好了不少。
别的不说,做大明知县,居然有白米饭可以吃。
不是原来他吃的那种,说是白米,其实全是发黄发黑的糙米,快不能吃了,才舍得拿出蒸饭吃。
除了白米,还有盐巴、茶叶等岛上紧缺的物资,以及各种“名贵(就是棉布)”布帛钱货。
好多都是宗贞盛完全没见过的,就连他父亲宗贞茂也没穿过这么好的布料。
似乎……
做大明的对马知县,比做日本幕府的对马大名,要好太多了。
至于九州岛上,对马宗家的筑前领?
那么屁大点的地方,舍了就舍了吧!
来岛上的大明官员,目前就邢宽、孙曰恭两个人,他们的任务目前就是熟悉工作,在岛上编户齐民。
等差不多了,之后每年会陆续调派更多的官吏前来,在对马岛实行汉化管理。
移民不用想了。
因为对马岛太穷。
除非把对马岛的“原住民”全杀光,否则迁移过来的百姓压根就站不住脚。
就算全杀光了,这破地方,要啥没啥,也很难吸纳百姓移民过来,而且成本太高,收益又少。
相比较下来,直接把岛上百姓,全部同化为汉民更为妥当。
邢宽在岛上走过一遍,对岛上的风土情况做出大致判断,旋即开始书写记录今后的治政方针。
“第一,改姓易服。”
“第二,教化百姓。”
“第三,开采岛上的银矿、铜矿。”
“臣经过询问得知,对马岛上有‘巨矿(实际很少)’,但岛中没有工匠,人口稀少,难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