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国担心的是国军找到别的地方强行炸开堤坝,又或者动用别的什么手段,给温三增加压力。长期守在这黄河边上,也确实是个问题,很容易出事。
温三也明白这个道理,别看国府没有跟他们动手,实际上却是把他恨得牙痒痒的。若是真要使用点什么手段,温三和他的部队还真不敢说是高枕无忧。
鉴于这种可能存在的危机,温三也在考虑如何化解这次的危机。强行阻拦的效果并不是有多好,反而容易让双方撕破脸皮。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这个计划直接公布出去,也许会造成黄河沿岸老百姓的恐慌,自然也会惊动正在沿平汉线快速南下的鬼子部队。看起来确实是有利有弊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鬼子得知这个消息,立马就会有所防备。很可能会快速调整自己的进军路线,以防止被洪水淹没。也有可能会加快行军速度,直副伍汉。
不论是哪一种结果,对于国军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不但会增加国府抗战的难度,也会增加国军抗战的压力。现在这种情况下,国府面临的情况是内忧外患,成了一团乱麻。
如果温三把这个作战计划公诸于众的话,给他们的造成的困难会更加的严重,并且还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
除非温三自己把负面的东西自己扛下来,才会一定程度减轻国府的压力。不过如此一来,温三少不得又要背负大把的骂名。指不定就会有好多公知名嘴指名道姓大骂他不仁不义,军阀作派。
温三跟林良国等高层指挥官讨论了很久,好些人都不同意温三把责任揽到自己的头上。毕竟他们是为了老百姓的安危,才强行占领此地,为的就是不让大量的老百姓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背负一些骂名其实也没什么,反正终究有一天,老百姓会明白历史的真相。不过我这些骂名也不得白背,要换一些东西回来才划算。”温三有自己的想法。
关于伍汉会战的情况,大概的走向和最终的结果,温三都是知道的。这一场会战将会由薛长官主导,吸取了大把跟鬼子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国军打得聪明了许多。
小鬼子在伍汉战场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包括之后的常沙会战,小鬼子都受到了重创。
也就是说,这两城大型会战,温三的部队不参与,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反而是另一个问题摆在了【指挥官】的面前。国军兵力已经稍显不足了,军备上也存在不小的问题。
按照原来的历史,此时的徐州已经沦陷,落在了小鬼子的手中。由于温三的参与,徐州并没有丢失。
这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介理南北两面都在鬼子的兵锋威胁之下,必须要重兵把守。李长官手上的大部兵力都被拖在徐州。一旦国府从徐州抽调的兵力过多的话,这座城市将会变得岌岌可危。
“我想拿下徐州的控制权,将李长官手上的兵力释放出来。”温三说出了自己的目标。
其实在徐州会战的时候,温三就盯上这座城市了。这里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往东可以直达沿海,可以打通海上通行口岸。往南可以直抵江浙,通入长江中下游平原。往北直逼华中平原,直达山河四省。
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而且离他们的根据地还不远,如果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起到的作用难以想象。
听了温三的想法,林良国等人都兴奋了起来。如果能换来这座城市的控制权,无疑是相当划算的。尽管他们也会因此受到鬼子双线压迫,但温三敢接手这座城市,自然有信心守住它。
“【指挥官】会答应你的条件吗?他现在对你可是非常的忌惮,并不愿意让我们进一步做大。”林良国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现在温三所部与国府的关系越来越差,就差明面上起军事冲突了。国府高层对温三也是痛恨无比,挑在这个时候去跟【指挥官】谈条件,明显是不智之举。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国府其实比我们更着急。”温三对此反而是有些信心的。
鬼子部队从多方向进攻华夏内陆,国府承担的压力太多。多线防守本就不是国军擅长的本事。加上兵力上的不足,精锐部队越来越少,【指挥官】也是寝食难安。
温三的部队很能打,但是不听指挥这一点,【指挥官】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愿意主动入主徐州,顶住南北两线的鬼子,并且还能将李长官的部队替换出来,这对国府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情。
现在这种局面,就算是迫于形势,国府答应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温三跟手下将领讨论了半天之后,基本达成了共识。大家也明白温三的想法,只要的控制住了徐州,他们这个团体有很大的可能就此打开局面,快速发展壮大。
温三再次给【指挥官】打去了电话,他一开口就说话要将炸毁黄河堤坝的事情公诸于众,顿时就引来了【指挥官】的怒骂,差一点就当场挂断了电话。
对于他的反应,完全在温三的意料之中,他并没有反驳什么,只等对方骂了一阵,情绪平复下来之后,这才跟对方解释了起来。
当然,温三肯定是拣重要的地方说,几乎每一个举措,都触及到了国府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