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不正下梁歪,但当上位者作风清正道德感比较高的时候,臣们的道德感包括良心上限也是比较高的,君臣相和其乐融融,至于让挑刺怼人著称的御史们在贞观年间发挥不了自己的作用,日常自己的职业操守产生怀疑。】
【直到他们得知李君羡修仙又嘀嘀咕咕。】
【御史们这么一看,哎呦我去,来活了!兄弟们,搞他!】
【于是乎,御史们上书太宗皇帝,说李君羡在家跟妖道勾结,图谋不轨,陛下您不能不查啊!】
天幕上,御史们手持象笏,群情激奋,只差把李君羡的祖宗十八代一块给骂上。
主位上的太宗皇帝轻捋胡须,神色若有所思。
【咱就是说,宝宝们,气氛被御史们炒到这种程度,李君羡他再不死就真的不礼貌了啊!】
【太宗不是给他机会,也不是不念旧情,让你做个刺史你还折腾搞事跟妖道勾结,你这是天堂有路你不走,狱无门你闯进来啊!】
【所这次咱们的太宗皇帝略微犹豫一下,就把李君羡给噶了。】
天幕上,刀斧手即将刑。
李君羡抬头望天,无比悲愤,“圣人,臣何罪有啊!”
【李君羡究竟有什么罪呢?】
【大概率就是运气着实不好,在预言已经明晃晃的情况下,自己身上背着五个武,却有一政治敏感度,明明太宗皇帝已经顾念旧情放他一马,他不小心谨慎苟一苟,还跟妖道搞什么玄学,简直把我作死写在脑门上。】
天幕下,李旦叹了口气,“所他是替阿娘死的?”@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祖父杀错了人?”
“半是的。”
李显看了一天后,又飞速收回视线,“谁曾想祖父英明一世,却做过为这件事而屈杀李君羡的事情来。”
太平拢着衣袖,有接话。
而殿外的文臣武将们心情却颇为复杂,甚至悔恨交加。
——倒也不是觉得李君羡死得可惜,而是觉得曾经的自己当局者迷。
若他们知晓“女主武王”指的是太宗皇帝身边的武才人,他们拼着一死也劝太宗皇帝杀了这妖孽,省得几十年后篡夺李唐江山。
当然,倒也不用拼死一谏。
天后在太宗皇帝身边时并不受宠,而太宗皇帝也非好色误国的昏君,且恰恰相反,太宗皇帝是亘古未有的绝世明君,他们只需三两句话,便能让太宗皇帝为江山社稷诛杀天后,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天后大权独揽,不日便能将江山尽握,他们这帮李唐朝臣,却只能睁睁瞧着。
为臣如此,百年后如何太宗皇帝!
朝臣世家们悲恸不已。
与跪着天幕哭太宗皇帝的朝臣宗室们相比,天后此时的表情却颇为平静,她静静抬头看着天幕上太宗皇帝的脸,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
——明明已死去么久,可只当他出现,他便是九州四海为叩拜的人,心悦诚服,无比虔诚,远不是她的重压下才有的臣宾服。
她丝毫不怀疑,若天幕上的人能死而复生,这朝臣宗室们会毫不犹豫投向他,甚至她一手提拔的寒门心腹也会如此。
他们么么敬重他,么么怀念他,在他们心里,他是近乎神祇的存在。
尽管天幕此时讲的是他为预言而冤杀李君羡,但所有人都不会觉得他昏聩更不觉得他杀错了人,他是暴君,而是只会觉得天意弄人,他被预言所误,有杀她,才会有未来的武周代李唐的祸事。
——他哪怕做错事,世人乃至天幕都会帮他找理由找借口。
天后眸色微沉。
【所太宗皇帝杀李君羡这件事,真的不能怪太宗皇帝糊涂。】
【无论谁坐在太宗皇帝的位置上,谁都容不下李君羡。】
【比其他皇帝,太宗皇帝已经非常大度甚至宽容了,心里念着旧情,舍得杀他,最开始也只是把李君羡调离长安,是后来李君羡自己跟妖道攀扯不清,这才被御史们拿到把柄,这才有后来的太宗皇帝降旨诛杀李君羡的事情。】
【所up主个人觉得,太宗皇帝在这件事情的做法毛病,作为一个封建皇帝,他已经做到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的,有情有义,但又决干脆。】
天幕上,小宫人一路小跑,向太宗皇帝报信,“圣人,李君羡已死。”
“知道了。”
太宗皇帝微阖,声音比方才低沉,“厚待他的家人。”
·
天幕下,天后眉头微动。
恍惚间,她明自己与太宗皇帝的差距在哪里。
——太宗皇帝有雷霆手段,但也敦厚仁善。
水能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