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皇上离去的背影,皇后徐徐起身,对众嫔妃轻启朱唇:“吾等亦往延寿宫一探究竟。”
言罢,众人便跟在皇后身后,一同往延寿宫。
此刻,延寿宫里气氛凝重异常,宫女太监皆俯首低眉、屏息敛气,唯恐触怒龙颜。
大殿之内,皇上正雷霆大怒,对着跪在地上的太医厉声斥责:“尔等酒囊饭袋,至今仍未能查明太后之病因,实属无能!现朕昭告天下,谁能寻出太后致病之因,即刻擢升为院正!”
“皇上息怒!”
院正颤抖着身躯,鼓足勇气,向前膝行几步,说:“皇上,微臣等虽医术浅薄,但自太后晕倒之后,无不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只是太后所中之毒实在罕见,微臣等才迟迟未能确诊。但请皇上放心,微臣等定当竭尽全力,定不辜负皇上厚望。”
其他太医闻言,也纷纷附和,表示愿为查明太后病因竭尽全力。
皇上见状,怒气稍减,但仍面色铁青,沉声道:“朕给你们三日时间,若三日内仍未能查明太后病因,尔等便提头来见!”
太医们闻言,心中一凛,纷纷叩首领命。
皇后见状,做出端庄的样子对皇上说道:“皇上,太医们也是尽力了,不如让臣妾与众嫔妃一同为太后祈福,或许能助太后早日康复。”
皇上心中暗道:“母后也不知道到底中了什么毒,如今便病急乱投医,姑且一试吧。”
他沉吟片刻开口道:“既然皇后有此心意,那便领着众嫔妃,为太后抄经祈福,以表孝心。”
“是,臣妾遵旨。”皇后领命带着众妃子离去。
回到坤宁宫后,皇后亲自挑选了祈福经文,和超经用的金纸和红泥分发给众嫔妃。
众妃子皆明了此刻正值多事之秋,领了物品之后皆安分守己,蛰居各自宫中,潜心抄写经文,以祈求太后凤体安康。
而吴顺仪则蹑手蹑脚地来到了坤宁宫。
她见皇后正端坐于案前,专心致志地抄写经文,轻声道:“娘娘,妾身独自一人在宫中,心中实在挂念太后的病情。
妾身斗胆,想与娘娘一同抄写经文,一来可为太后祈福,二来若是有何消息,也能早些知晓,好为娘娘分忧。”
皇后搁下笔,目光轻轻掠过吴顺仪,察觉到她似乎有话想说。
坤宁宫内皆是自己的心腹,皇后遂对吴顺仪微微颔首,温和言道:“好吧,既然你有此心意,那便与本宫一同抄写经文吧。”
“是。”
吴顺仪小心翼翼地将抄经的纸张平铺在桌面上,接着又取出了用于抄写经文的金粉和红泥。
刚提笔写下几个字,她便转头看向皇后,轻声说道:“娘娘,太后突然病倒了,您对此有何看法?”
皇后闻言,放下手中的笔,凝视着吴顺仪,缓缓说道:“太后年事已高,身体有些急症也是在所难免的。本宫希望能通过抄写经文,为太后祈福,助她老人家早日康复。”
吴顺仪见皇后的表情缓和,心中暗自思量:看来娘娘对此事莫非真不知情?
看到她眼中的疑惑,皇后轻轻一笑,说道:“难道你以为这是本宫对太后下的手?本宫的母妃对本宫一向照顾有加,本宫又怎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听到皇后这般言辞恳切,吴顺仪点了点头。
她想起太后自从入住延寿宫之后,便把手中的权利都交给了皇后,平日里也未曾为难过皇后。
就算这两年皇后有些事让太后略有不满,太后也只是规劝几句,从未有过严惩。
如此说来,此事确实不像是皇后所为。
于是,她又问道:“娘娘,那您觉得会是谁动的手呢?”
皇后沉吟片刻,说道:“淑妃替本宫协理六宫,此事她有能力办到,但本宫实在想不出她有何理由去害太后。”
吴顺仪听了,点头附和道:“确实如此。太后对皇后您总是尊重有加,对淑妃则十分慈爱,而且淑妃一路走来,能做到如今的位置,实在是没有加害太后的动机啊。”
两人相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疑惑。
吴顺仪又忍不住问道:“那会是谁呢?总不能真的是太后年纪大了,突然得了急症吧?”
皇后轻轻摇了摇头,眉头微蹙,显然对这件事感到十分困惑。
“这件事,本宫确实不知晓。”她叹了口气,接着说道,“罢了,咱们也别想这么多了,还是专心抄写经书吧。等到明日,我让人将经文送到寺庙去,为太后祈福。”
吴顺仪点了点头,重新拿起了毛笔。
然而,她刚要落笔抄写,手腕却突然顿住了。
她抬头看向皇后,神色有些凝重。“娘娘,妾身突然想起了一个民间传说。”
“哦?什么传说?”皇后好奇地问道。
“在民间,有双胎不详的说法。”吴顺仪缓缓说道,“您说,会不会是那对龙凤胎……才让太后一下子得了重病?”
听闻吴顺仪的说法,皇后的瞳孔猛地一缩,显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震惊到了。
但很快,她的脸上竟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她轻声说道:“是不是又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