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道德经之解读> 第三章 阴阳平衡与和谐共生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阴阳平衡与和谐共生(1 / 5)

《道德经》智慧:阴阳平衡,是身心和谐的源泉

《道德经》有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世间万物都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交感中生成新的和谐体。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正常时二者处于平衡协调状态之中,如果一方太过或不及,破坏了协调平衡,则会出现异常的病变反应。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与阳既对立又统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相互消长。阳气处于上升、发散、运动、兴奋、向外、温热的状态;阴气处于下降、凝聚、静止、抑制、向内、寒冷的状态。

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基。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包含于阳之内。阴之中有阳,阳之中有阴。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阳主升而阴主降,阳主动而阴主静。阳以热为本,阴以寒为基。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阳化气,阴成形。阳在外为阳,阳之再外为阴;阴在内为阴,阴之再内为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似阳,阳极似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大道的演化是从无到有,宇宙诞生于无形无象的“道”,道生一,这个“一”就是太极,太极是混沌未分之气,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太极继续演化,一生二,太极之气分为阴阳二气。二生三,阴阳二气交感而化生第三者,即和气。阴阳二气相互交感,阳给阴以生气,阴给阳以形体,化生和气,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体。

和气是阴阳二气平衡和谐状态,万物都是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所以万物无不包含着阴与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交感中生成新的和谐体。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这种平衡需要调节,是永恒的运动,这种运动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的限度、限度内,如果超出了限度,平衡将被破坏。

人生病、衰老,乃至死亡的原因,尽管千差万别,但都只有一个原因:阴阳失调。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有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阳主热,阴主寒。阳偏盛导致阴液受损而表现为实热证,即“阳胜则热”;阴偏盛导致阳气受损而表现为实寒证,即“阴胜则寒”。体内的寒气重到了极点时,外表就出现热象;相反,体内的热气重到了极点,外表就出现寒象。

寒到极点时,热便会产生,热到极点时,寒就会产生。寒暑往来,四季交替,这是大自然的正常现象,人体也如此,阴阳不断消长,不断平衡,又不断产生新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保持阴阳平衡,是我们养生健身的根本。

一、阴阳平衡是身心和谐的源泉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要使生命具有活力,内在脏腑必须平衡,也就是脏腑之间必须处于和谐状态,而脏腑的和谐,经络的通畅,气血的调和,又必须依赖于阴阳平衡,只有阴阳平衡,人的生命活动才会旺盛,身体才会健康无病。

《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与阳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以求其统一,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真阴要有收敛收藏阴精的作用,并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真阳根于真阴),而真阳则要在外保护体表,并能固守真阴。阴阳之间要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维持着协调平衡关系,以保证人体健康无病。

人体中的阴阳平衡,是指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平衡的关键环节在于脏腑,而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其生理功能是阳,营养物质(阴精)是阴。阴阳平衡还要靠脏腑机能活动,即新陈代谢功能,有升有降,有出有入,有化有藏,方能生生不息。

就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功能而言,阳(指机能活动)主物质之化,阴主物质之藏。阳化阴藏,即不断从饮食中摄取营养物质,使之化为机体自身之物质,这就是新陈代谢的化;将机体不需要或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的泄。化者属阳,泄者属阴,机体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不断地进行阴阳的转化,维持着生命活动。

生命之所以维持,是因为阴阳两个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结果。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必须保持阴阳平衡,才能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