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了钱潮以后,那汤老者依旧马不停蹄,已经去过了不少的人家,也有不少的孩子,在他的面前拜别了自己的双亲,然后钻进马车之内。
马车正在疾驰中,道旁闪出了一个年轻人,离得很远便向青铜马车施礼,待马车走得近些停了下来,那个年轻人才说道:“弟子见过汤师伯。”
“起来吧,可是北面的事情又起了变化?”
“正是。”
那年轻人起身后便取出一封书信交给汤老者。
看过了信,汤老者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北面的事情已经闹成这样了吗?”
“只怕还要更糟糕才对,弟子一路不敢耽搁赶来给师伯送信,但路上到底还是有些时日,来之前弟子与几位师兄弟约好,那孩子若是真的有危险,也就只能现身去救他,可就怕暗中也有对面布置的人。”
“嗯,你们还是不露面的好,也罢,老夫就改一改行程,从这里直接去接那孩子,哼,闹得这么厉害,想来那个孩子至少是个可用之才,这一路我谁家也不去了,待接到那个孩子再说。”
“如此最好。”
接下来的路程,这辆青铜马车风驰电掣,不知道多少山水转瞬之间就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大梁国,洛景城。
洛景城因洛水而得名,是梁国与晋国交界处的一座大城。起初为洛景寨,曾被晋国所夺,晋国为了经营此地将其扩建为洛景堡。梁国厉兵秣马数年方重新夺回。为保此地不再有失,梁国国主便在梁晋边境筑城,这便是洛景城的由来。
城筑好之后,原先的洛景堡依然在,只不过成了洛景城的瓮城,由此可见这洛景城之雄伟。不但雄伟,此城的修建一点也没有偷工减料,当时一向节俭的梁国国主为了筑造这座边城不但全国征发民夫工匠,还几乎搭上了七年国家的税赋才完工。仅这城墙,高逾五丈,修建时都是用上好坚硬的青条石垒砌,每筑一层便熔化铁汁灌注在条石的缝隙中,端的是一座边境雄城。
晋国自然不会看着梁国在险要之处筑城,更是要重新夺回此地,因此筑城七年,梁晋两国便在这里厮杀了七年。当时梁国领军的是大将军李蝌,这位李蝌将军正是率军击退晋军,夺回洛景堡的那位梁国宿将。虽然两国之间一直是晋强梁弱、晋攻梁守,不过晋国新败,损失惨重,国力大减,此消彼长之下梁国倒也能抵抗住晋国的攻势。
李蝌擅用兵,他与晋军对峙时营盘稳固,军纪森严。除了正面与晋军对冲外,还奇兵四出,偷袭烧粮刺杀下毒无所不用其极,只求多杀伤晋军兵卒而不夺晋国土地,死死得将晋军拖住,一点一点的消耗晋国国力,即便如此,筑城的工地仍数次被晋军偷袭数次,不但民夫死伤惨重,材料被焚毁大半,就是正在修筑的城墙也有好长一段被晋军拼了命拆毁了。
就这样苦战七年,终于洛景城基本筑好,梁军便可以据城而守,战力大增,晋军见再无希望这才退去。
据说晋军退兵之后,李蝌在城头大哭,拍着城墙上坚硬条石直呼这哪里是石头,分明是这七年命丧疆场的儿郎血肉。
就这样,一座边境雄城保得梁晋两国之间近六十年无有战事。
经过多年的经营,洛景城中街道整齐、店铺林立。温顺的洛水河从两座水门一入一出,清亮的河水倒映着岸边街市的楼角飞檐。
在刀兵不兴的年月里,两国的商人货物就来往频繁,以往的征战之地成了一个大市集,两国的商人带着各自的车队马队汇集于此,随着一番讨价还价,货物易主,银钱易手,交易也就完成。
这里还是两国的使节的必经之路,无论是迎来还是送往,都从这里最先踏上对方的土地。
当然,这里仍然是战争时双方军队最早杀入敌国土地的地方。
就像现在,晋国积蓄数十年国力后讨伐梁国,陈兵洛景城后便开始日夜攻城,不但如此,晋国还凭借兵力优势,派一部兵马不辞跋涉后绕过洛景城,在梁国境内攻战劫掠,搅得梁国国内烽火连天,还先后击败了几支前去增援洛景城的梁军,一时之间晋军占尽上风,洛景城岌岌可危。
最后梁国派出了素有威名的老将军李懋领军来援。
李家在梁国乃是世袭将门,每一代的家主都是梁国掌握军权的大将,当年在修筑洛景城时领军与晋军苦战七年的李蝌将军,便是如今李懋将军的曾祖。
此次李懋领军救援洛景城,不但带了同样在军中为将的儿子李天旋,连未成年的孙子李简都被他带到军中观兵,李家培养儿孙,武艺练得再好、兵书背得再熟也不如到战场去见见血。
大军驰援当中,用兵老辣的李懋识破晋军的诱敌之计,将计就计之下凭借地利结结实实、不带半分花巧的与晋军打了几场硬仗,直杀得打援的晋军人头滚滚、尸横遍野,其用兵之神如臂使指,尽显自己的名将风范,让晋军一时锐气尽丧,被李懋的大军驱赶着不得不狼狈逃窜。
当一边追击残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