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从军行> 第851章临丰山之战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1章临丰山之战一(1 / 2)

九昌道,大周南境。

九昌道坐落在怀江道的正北方,因为距离怀江道和泰安道很近,所以这也是自大周爆发瘟疫以来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

怀江道爆发小泽县之乱后,九昌道全境也蠢蠢欲动,冒出了不少流民,聚集成群,袭击官府,打砸抢烧,劫掠府库,也欲效仿陈天胜的所作所为。

没办法,为了活命,这些平日里老实本分的农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好在九昌道上的经略使和都护使吸取了怀江道的教训,大举派兵平息叛乱,坚决将暴乱扼杀在萌芽之时,这才没有让九昌道全境燃起战火。

后来九昌道内的义军见事不能为,纷纷流窜到了怀江道境内,投靠陈天胜,导致陈天胜麾下黄衫军的实力越发壮大。

怀江道与九昌道交界之地有一座名为临丰山的小山峰,山势不算陡峭,自西北向东南延伸数十里,横亘在两道之间。

时值寒冬,临丰山上的树木早就掉的光秃秃的了。

现在的临丰山上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的军营,大周的官军旗帜密密麻麻,人声鼎沸。

这里正是当朝兵部尚书宇文成化的驻军之地。

从宇文成化和陈天胜在两道交界处展开对峙以来,大大小小已经打了十几仗,双方互有胜负,局势上乍一看很稳定。

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战事拖得越久,对于官军来说就越不利。

因为陈天胜麾下的义军是可以急剧扩张的,一场仗死了一千人,隔天就有两千人来投军,这么打下去谁吃得消。

可是官军只能从各道府源源不断的抽调兵力赶赴战场,这其中涉及到粮草的转运、兵力的调派、武将的协调等等各方面的问题,光是想想就会让人头疼。

现如今宇文成化已经在临丰山周边集结了十万大军,整个怀江道都落到了陈天胜的手里,现在宇文成化就在守着九昌道的门户。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平叛之战怕是要打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了。

中军大帐之内,穿着一身锦衣华服的宇文成化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不断的在翻看一些信件,时而眉头舒展,时而有些发愣。

这些书信倒不是各地的军报,而是来自京城、陇西等等众多地方的宇文家密信。

至于前方战事最终会打成什么样子,呵呵,这位兵部尚书怕是不怎么上心的。

在军帐之中还笔直的站立着一名魁梧的汉子,名为宇文克,全身披挂甲胄,约摸三十余岁的年纪,脸色平静,目光如鹰。

宇文克,宇文家特地从陇西老家调过来的将领,就在军中担任宇文成化的贴身护卫。

其实他并不是宇文家的人,从小只是被宇文家收养的孤儿,而后被赐姓宇文。

像宇文克这样的人,在宇文家还不知道藏着多少。

夜幕缓缓降临,军帐中升腾起了火光,烛光时不时的随着帐外的微风抖动一下,暖炉中的热气也弥漫在整座营帐内。

帐外就是冰冻三尺的严寒,而屋内暖和的几乎让人想要脱去冬装。

看了好久的宇文成化终于放下了手里的书信,揉了揉额头感叹道:“唔~事情还真多啊。”

“家主,该休息了。”宇文克轻声提醒道,声音中略带着一两分沙哑。

在宇文成化处理事务的这小半天功夫里,他愣是笔直的站在那一动都不动,从头到尾就说了这一句话。

而且他对宇文成化的称呼是家主,而不是大人。

“行,确实有些困乏了。”宇文成化站起了身子扭了扭腰,然后缓步向内帐行去。

在宇文成化消失在视野中以后,没有任何命令,宇文克就搬了把椅子到大帐门口坐着,手中拿柄大刀就这么拄在地上。

有他在,任何危险都别想靠近宇文成化分毫,这是从小就被当成家臣培养的他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

慢慢的夜就深了,军营中的火光虽然依旧明亮,但是来往巡视的士卒明显少了很多,绝大部分已经进入了梦乡。

还留在营中巡逻的士兵们也裹上了厚厚的冬装,冻得发抖。

“哒~哒~”

就在这寂静的冬夜,临丰山后山的一处悬崖峭壁上正有着奇怪的声音响起。

声音很是细微,不仔细听很难察觉。再加上因为这里是悬崖,并不是官军巡逻的范围,所以导致并没有任何人发现这里的异常。

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黑影正沿着并不算太高的峭壁攀岩而上,而那些奇怪的声响正是他们手里的钩索钉在岩石上的声音。

黑暗中,吴志勇背上绑缚着一柄长刀,双手虽然被冻得通红,但是眼神依旧坚定,一步步的靠近山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