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天的下午,平西王府的安宁境况,被一连串,突如其来的暗杀事件,无情地打破了。
朝中大臣先后已有三人,在上朝的途中,遭遇截杀身亡。
这一消息,如同惊涛骇浪一般,在京城迅速传开。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都被恐惧的阴霾所笼罩,上朝的官员们人人自危,出门都要带上大量的侍卫。
原本繁华热闹的街道,在清晨上朝时分,也变得冷冷清清,只有那急匆匆赶路的官轿,和紧张戒备的护卫队。
平西王向云天,在得知此事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他身穿战甲,腰悬宝剑,神色凝重地,走进了那弥漫着,紧张气氛的皇宫。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似能滴出水来。大将军叶峥嵘、小将军叶小舟以及文武百官,都面色凝重地站在那里。
皇上高坐龙椅,面色苍白,眉头紧皱,威严的声音,在殿上回荡:“诸位爱卿,近日刺客猖獗,连害我朝数名大臣,实乃大患,今日共商捉拿刺客之策。”
大将军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臣以为当增派人手,于京城内外巡逻,尤其是大臣府邸与上朝之路。刺客能屡次得手,想必熟悉我等行踪,需打乱其计划。”
小将军紧接着说道:“陛下,还应在城中暗设眼线,查访可疑之人。臣可率麾下将士,乔装混入市井,定能有所收获。”
平西王微微点头,朗声道:“陛下,臣以为刺客背后或许有势力支持。可从遇害大臣所涉之事入手,排查朝堂内外利益相关者,顺藤摸瓜。
同时,可佯装松懈,引刺客再次出手。同时,在上下朝的官道两侧,设下天罗地网,等待刺客上钩。”
皇上微微颔首,“众卿所言极是。大将军负责京城防卫加强,小将军带人于市井暗查,平西王则从幕后势力方向着手。
大理寺卿从旁协助,朕望诸位齐心协力,早日捉拿刺客,还朝廷安宁,否则朝廷动荡,百姓亦受其害。”
百官齐声应和,齐齐抱拳,大声回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揪出幕后黑手。”
平西王开始着手调查,他带着无尘、无风,先是来到了第一位遇害大臣的家中。
这位遇刺的大臣,是户部侍郎苏锦年。他是协助户部尚书管理户籍、财经等事务。
苏锦年在任期间,清查各地田赋账目,防止地方官员中饱私囊,准备向皇上呈交一份详细的财政改革方案,这影响了某些势力的财路,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平西王到达苏锦年的府邸,入眼皆是一片缟素,家人的哭声还在院落里回荡。
平西王仔细询问了大臣出行的习惯、时间以及日常的行程安排。
管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我家大人,每日都是寅时三刻出门,路线一直都是固定的,未曾想到……”平西王眉头微皱,在心中默默记下这些信息。
接着,他又查看了遇害现场。现场一片混乱,鲜血染红了石板路。残留的打斗痕迹,显示大臣的侍卫也曾奋力抵抗。
无尘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地上的脚印,和一些残留的暗器。
他发现这些暗器制作精良,工艺独特,并非普通江湖人士所用之物,很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案。
在调查第二位大臣的遇害现场时,平西王竟然有了新的发现。
在附近的草丛中,他找到了一块特殊的布料碎片,颜色暗沉,质地坚韧。
他拿着碎片在手中反复端详,心中思索着这可能来自何处。
然后,他又派出手下的人,在京城的各个布庄,暗中打听这种布料的来源。
随着调查的深入,平西王发现这些暗杀似乎有着某种规律。
平西王发现,遇刺官员有着以下几个共同特点:其一,他们皆清正廉洁,心怀天下百姓,不与贪污腐败之辈同流合污,一心为朝廷和民众谋福祉。
其二,都致力于朝廷、民生方面,无论是吏部的官员选拔、户部的财政清查、都察院的监察强化,还是刑部的司法公正推动、礼部的制度革新,他们都积极参与,力求打破旧有不合理的局面。
其三,不畏权贵,面对朝中或地方的权贵势力阻碍,他们从不退缩,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也正因如此,触动了某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成为被刺杀的对象。
这让他不禁怀疑,是不是有藩镇势力,或者朝中反对势力在背后操纵这一切。
叶晓晴虽然一直深居简出,但这些暗杀事件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她的生活。
她听闻消息后,心中也充满了不安。
这次遇害的刑部郎中萧逸尘,是叶氏家族中,一位贵女的夫君。
叶晓晴与这位夫人关系交好,得知消息后,便登门前去安抚。
刑部郎中府上,满眼皆是一片哀凉,郎中夫人更是哭得死去活来。他家还有个七八岁的男童,躲在一边嘤嘤低泣。
叶晓晴看得湿了眼眶,连忙上前,扶起那男孩,软声安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