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历史军事>三国新天子> 第一百零二章 王允之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二章 王允之谋(1 / 2)

汉室的朝堂从未有过今日如此肃穆,十二岁的小天子第一次没有展露出任何一丝失仪的地方,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间,都仿若久经宦海沧桑后的娴熟与冷漠,就连他偶尔翻看制文走神时的迷茫,似乎都有着不可言喻的深意。

“陛下,若无太大异议,便请用玺诏谕天下吧。”王允有些受不了朝堂这时的平静,虽然动作乱政之时,朝堂的重臣也大多这般沉默。可那个时候,王允却一点不担忧朝会的走向,因为执掌尚书台的他,才是最终决定董卓能做何等决定之人。

可是,面对眼前这位仅仅只有十二岁的天子,王允说不出为何他不由自主便会生出一丝忌惮之心。如今他的权势比之董卓时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越是如此,他心中的那丝不安便越是颤动起来。

自己,真的是在忌惮那个小天子吗?

真是好笑,自己完全没有理由会那样。

更何况,他只不过才轻轻敲点了一下制文当中的边角,于大局上并未有过任何触及。只要玺印在制文上一落,他一生的谋划和宏愿便要开始施展……自己究竟在担心什么呢?

“用玺?”刘协落寞地叹了一句:“真正的玉玺,还在南阳袁术帐下的一位十六年少年之手,朕又能如何用玺?”

当初董卓火烧雒阳,玉玺被攻入雒阳的孙坚所得,后孙坚战死荆州。其子孙策继承孙坚遗志,自将玉玺也一并据有。后来那位江东幼狮孙策就是凭着那枚玉玺

从袁术手中换来三千精兵,继而闯入烟雨朦胧的江南,建立了东吴。

直至后来袁术痴心妄想称帝,引得曹操、吕布、刘备、孙策四路大军讨伐,袁术众叛亲离之时,他帐下徐缪这位汉室老臣,才带着玉玺偷跑入许昌,将玉玺交还与汉室。可惜,那个时候,刘协已然是曹操手中的傀儡,玉玺的唯一作用,就是在曹操的制文上用印而已。

所以,上面那番话,刘协可谓是有感而发。但王允显然已经被刘协这等态度弄得有些焦躁,他随即开口道:“陛下,事急从权,朝廷制文虽无玉玺,用上天子私印,亦乃天命,还请陛下莫要悲春悯秋。或许,后将军得此制文,自会将玉玺从孙策手中讨要过来,归还汉室也亦不可知。”

“王公如此认为?”刘协冷笑一声:“只是不知王公觉得,是后将军使臣先至长安,还是关外凉州诸部?董卓虽死,屯驻于关外一地的凉州诸部已开始汇聚至弘农陕县一地,王公主持大局安定天下,便连这等大事也不知吗?!”

这话说到后来,刘协语调已由缓转厉,他将那张制文扔至阶下,愤然叱喝道:“王公你也是朝中宿老,几经沉浮,更在豫州刺史之位上平定过黄巾之乱。可你今日这番制文,竟只言片语未提关外凉州诸部之事,莫不以为,这等刀悬脖颈之事,只要不提便会当做什么都没发生吗?关外至少五万凉州大军,一旦兵临城下,你是要朕与朕同亡,还是你王允一人可独挡五万大军?!

“陛下!”王允最不愿看到的事情果然发生了,这位少年天子,果然不是他心存侥幸便可糊弄之人。他满腹韬略,怎能会忽略此事?他原本打算,昨日便将心中谋略细细告之,但又想到此乃干系汉室兴危存亡,这位少年天子向来有有主见,一旦不用自己的谋略,岂非将自己好不容易谋求的汉室希望又葬送在那少年之手?

时不待人,因此王允昨日便火速联络了朝中奥援,期待今日朝会平安渡过之后,再向刘协负荆请罪。届时木已成舟,汉室一统,他纵然被刘协憎恶,亦无愧于心。王允自忖心中之谋略,不能宣诸表面,只能于秘密当中进行。待关东勤王之军至矣,那关外凉州诸部又何惧哉?

更何况,既便关东勤王之军日程上有所耽搁,他也备上了后手。且不说长安城高墙厚,亦有五万可战之军,就说自己秘请凉州韩遂、马腾羌胡进军槐里,一旦东方弘农凉州诸部叛乱,便可让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实行坚壁清野,引韩遂、马腾羌胡为之攻战。无论凉州诸部抑或凉州羌胡,皆未有充盈粮草,难以为继。

到时,无论西凉人是胜是败,长安大军与关东勤王之军内外夹击,都可将凉州人手到擒来。到时,西凉军覆灭,羌人元气大伤。朝廷一方面打通了前往雒阳之路,可以重新掌控天下,一方面又消灭了西凉军,削弱了羌人的力量,可保西疆数年平安。

在这个精妙的棋局上,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机密再机密,

无论让哪只部队知晓了朝廷用意,那将一败涂地!

所以,他才在制文上只字未提,更不能在朝堂宣之于口。谁知道这些朝臣的近亲心腹之人,是否已被凉州人买通了?!

可想不到,这位天子早就看破当今局势之关键,一语在朝堂上道破,又如此这般堂而皇之斥责自己。自己若无一言相对,那自己又有何颜面当这汉室之柱石,又怎么对得起昨日天子令自己录尚书事、总揽大局的殷殷所托?

思来想去,心中懊恼不已的王允只能含糊其辞道:“陛下,关外凉州诸部之事,非是老臣未有料到,只是此事干系甚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公,”刘协这时的语气便阴鸷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