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杨薇的话,李晋不再多说。
“好,以后你们就留在宫中侍奉朕。”
“有朕在,没人敢欺负你们。”
闻言,姐妹二人早已满脸羞红地低下了头。
“谢陛下隆恩。”
第二日早上,李晋离开疏影宫时,姐妹二人依旧在熟睡中。
李晋向身后的韩忠吩咐道:“将杨薇与杨芷加为昭容吧。”
韩忠应了一声,询问道:“是否要在疏影宫附近再寻一处宫殿?”
想起昨夜的时候杨薇红着脸提出的要求,李晋淡然开口:“不用了,朕允许她们姐妹住在一块。”
李晋刚到武英殿,大臣们便有序地紧跟而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赵丕开口说道:“陛下,前往陇西的第二批人员和物资已准备妥当。”
“朕知道了,尽快送过去。”
“今年的陇西颗粒无收,第三批物资也要尽早准备。”
李梓鸣去了一趟陇西后,陇西的奏报已恢复正常。
候传庭在奏报中写道,陇西的各方面秩序开始恢复。
只是今年的陇西颗粒无收,想要熬过冬春两季不易。
恳求李晋多拨付一些物资,让陇西的百姓能熬过这一年的艰难。
赵丕应了一声:“陛下,今年的江南地区丰收,是否要从江南调集一批粮草送到陇西去?”
“准了。”
苏正康站出来问道:“从江北、两湖地区抽调出来的粮食足够赈济陇西。”
“补充京畿、直隶地区的粮食缺口,为何还要从江南运粮食过来?”
从江南到陇西,从大秦的东南运送粮食到西北的陇西。
数千里的距离,劳民伤财,成本过高。
“等陇西安定下来,朕要御驾亲征匈奴。”
“既然现在要往陇西运送粮食,索性一并运去。”
随后,李晋目光灼灼地看着陈之道,道:“有事就说。”
陈之道满心无奈,在李晋的目光注视下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臣……”
在脑海中将最近收到的消息全部梳理一遍后,陈之道立马想到了说辞。
“臣在昨日接到文书,前往辽
东的五军都督张泽已率领亲从从辽东回师,不日将抵达京师。”
张泽在辽东的功绩,朝野上下都清楚。
李晋怕高丽生乱,让张泽率军驻扎在高丽。
如今高丽的局势稳定下来,张泽理应班师回朝。
“诸卿,张泽此次携大功回朝,朕应该如何奖赏他?”
开疆拓土是大功劳,自太祖后,大秦虽屡次同匈奴、突厥作战,建立战功的人不少。
但如张泽,有灭国之功的人从来没有出现过。
苏正康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张泽功勋卓著,理应封公,赏赐万金,良田千亩,绢布千匹。”
赵丕却反对道:“臣以为,其他的条件可以不变,但封公,地位是不是过高了?”
“若陛下开了武将凭军功封公的先例,朝中的武将必然好战。”
“大秦今年南征大理,北征辽东,如今陇西又需要大量的钱财赈灾。”
“第一次出兵陇西的时候,陛下就知道,大秦的国库空虚,粮草虽然可以从各地的常平仓中抽调出来,但
是军械呢?三眼统呢?”
“这些战场上的东西,背后都是大秦在用银子撑着啊!”
赵丕掌管着户部,一向吝啬,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拆成两半来花。
李晋越听越觉得不对,等赵丕说完的时候才反应过来。
赵丕哪里是反对给张泽加封国公,分明是反对他御驾亲征。
“赵大人的心思还真是深沉啊!”
“臣掌管着户部,理应对陛下负责。”
“其他爱卿的意思呢?”
胡谦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也觉得封公不太合适。”
“不如封侯?”
“太祖建立大秦后,有卓著军功的人,都是封侯。”
大秦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按照大秦的先例,文官封爵只是为了表示恩宠,武将封爵却能世袭。
大秦立国之初,被封公的那几位,跟着太祖戎马半生,战功显赫。
如今张泽功劳够大,资历却差了不止一筹,达不到封公的标准。
“陈之道,你的想法呢?”
“臣以为,还是封侯更
加合适。”
“为何?”
“张泽虽有赫赫战功,但率领的是新军,新军将士有三眼统,又有火炮,去攻打高丽这样的小国,自然战无不胜”
“另一方面,高丽乃至于辽东,距离京畿有数千里之遥,不易归化。”
李晋沉思片刻,综合朝臣们的想法后,道:“准了。”
“对于前往辽东的将士们,又该如何赏赐?”
闻言,大臣们沉默了下去。
赵丕的话说得很明白,国库中没有多少银子,想要用金银大规模地赏赐辽东将士不太可能。
大秦是以耕种为主的农业国,赏赐土地自然最好。
但立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