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歌>其他类型>被休后:我带娘家登顶为王> 第31章 村民教育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村民教育(1 / 1)

苏锦绣的绣坊在拓展业务后蒸蒸日上,她的生活也越发富足。然而,她心中始终有一个牵挂,那就是村子里村民们的教育水平。她深知,一个村庄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村民素质的提高,而教育是提升素质的关键。

苏锦绣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李逸,李逸十分赞同:“锦绣,你这个想法很伟大。教育确实是村庄发展的根基,如果村民们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村庄的未来不可限量。”

得到丈夫的支持后,苏锦绣开始着手规划在村里设立学堂。她首先找到了村长,将自己的计划详细地说了出来。村长听后,激动地握住苏锦绣的手:“锦绣啊,你真是为村子做了一件大好事。这学堂要是能建起来,咱们村的孩子们就有希望了。”

可是,设立学堂并非易事。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虽然苏锦绣的绣坊生意不错,但要建立并维持一个学堂的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苏锦绣和丈夫商量后,决定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作为启动资金。

她还在村子里发起了募捐活动。她挨家挨户地拜访村民,向他们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各位乡亲们,我们都希望村子越来越好,孩子们能有出息。设立学堂,让孩子们接受教育,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办法。我知道大家的生活都不容易,但哪怕是捐出一点小钱,也是为村子的未来出一份力啊。”

村民们被苏锦绣的热情和真诚所打动,纷纷响应。有的村民拿出了自己辛苦积攒的银钱,有的村民则捐出了家里的粮食、木材等物资。

资金问题解决后,苏锦绣开始寻找合适的先生。她知道,一位好的先生是学堂成功的关键。她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名叫周文的落魄书生。周文虽然家境贫寒,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善良。

苏锦绣亲自去拜访周文,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周文听后,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苏夫人,你此举实在是造福乡里。我一直渴望能有一个地方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我愿意到你们村子任教。”

学堂的地址选在了村子里的一座废弃的庙宇。苏锦绣带领村民们对庙宇进行了修缮。大家齐心协力,有的修补屋顶,有的粉刷墙壁,很快,庙宇就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学堂。

学堂终于开学了。第一天,孩子们穿着整洁的衣服,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走进了学堂。苏锦绣也来到学堂,她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脸庞,心中满是欣慰。

周文先生站在讲台上,向孩子们作了自我介绍:“同学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先生了。我会教给你们识字、算数、诗词歌赋,还有做人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周文先生发现,由于孩子们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孩子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周文先生并没有气馁,他耐心地从最基础的知识教起,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孩子们读写。

苏锦绣也经常到学堂来帮忙。她会给孩子们带来一些自己绣制的小物件,作为对学习认真孩子的奖励。她还会给孩子们讲述自己在外面的见闻,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将来走出村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堂里的孩子们渐渐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不仅学会了识字、算数,还对诗词歌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村里的大人们也感受到了学堂带来的变化。一些村民发现,自家的孩子变得更加懂事有礼貌了。而且,随着孩子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他们还能在家里给大人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和道理,家庭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了。

然而,也有一些村民对学堂存在质疑。一位名叫王二的村民说:“这学堂有什么用?孩子们学了那些东西,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早点让他们回家帮忙干活呢。”

苏锦绣听到这样的言论后,专门找到王二,耐心地解释道:“王二哥,你看现在这世界变化得很快。如果孩子们不学习知识,将来怎么能适应这个社会呢?他们现在学习知识,将来才能有更多的机会,也许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法,这可比现在让他们干农活要有长远意义得多。”

在苏锦绣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学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只有一间教室,到后来又增加了几间教室,招收了更多的学生。

苏锦绣看着学堂里充满生机的景象,知道自己为村子做了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堂将会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素养的村民,村子的未来也将变得更加光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